作家·作品(1 / 1)

《窄門》reference_book_ids\":[7222920241397894205,7267091339035020307,6915002082139311111,7140941919827266591,7085279466724789256,7025502891767024670]}],\"5\":[{\"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5,\"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6,\"start_container_index\":5,\"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1},\"quote_content\":\"《背德者》reference_book_ids\":[7124986336406146055]}]},\"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紀德為我們所做出的最可貴的貢獻,是把上帝的沒落和死亡體驗到底的決心。他本可以像其他許多人那樣,對一些概念進行賭博,在二十歲時就確定他的信仰或他的無神論,並且終生保持下去。與此相反,他要檢驗他和宗教的關係;把他引向他最終的無神論的生動的辯證法,是一種緩慢的發展,這在他之後是可以變化的,而不是由一些概念和觀念規定死了的。他和天主教徒的無休止的討論,他感情的流露,他的含有諷刺意味的反複,他的討好,突然的決裂,他的進步、停滯、舊病複發,他作品中上帝這個詞的曖昧,即使在他隻相信人的時候也拒絕放棄這個詞,他全部嚴格的經曆,歸根結底要比一百種論證更能啟發我們。他為我們經曆了一種生活,我們隻要讀他的作品便能重新體驗到。他使我們得以避免他曾落入的陷阱,或者像他一樣擺脫陷阱。……紀德是一個不能代替的典範,因為他與別人不同,他選擇了變成他自己的真理。

——薩特《活著的紀德》

作為藝術作品,這本書(《窄門》)真是沒什麼可說的了。從頭至尾都是邏輯嚴密的。關於書中所表現的基督教問題,我還有許多疑問:您究竟持何種觀點呢?您的這本書是基督教作品嗎?您是否僅僅把上帝刻畫成一個殘酷而沉默的暴君呢?對我來說,您的書是關於新教的一份無價的資料,它使我明白了很多以前對我來說模糊不清的東西。新教沒有聖事,上帝和人之間的關係是沒有實質的。這不再是一種各個部分都頗有功效的、真正意義上的宗教。人必須靠自己的努力來獲得一切,上帝的介入很少而且不確定。那些想接近上帝的最高貴的靈魂隻會陷入焦慮。

——保羅·克洛岱爾寫給紀德的信紀德在欲望的驅使下,想要做一些有悖世情和常理的事。紀德把自己身上互相對立的兩種行為傾向歸因於兩種力量的互相作用。一種是代表一切真善美的上帝的力量,一種是代表黑暗和邪惡的魔鬼的力量;上帝的力量是一種約束的力量,魔鬼的力量是反約束的力量。每當紀德感到無法擺脫自己身上的惡習時,他認為那是受到魔鬼控製的結果。當紀德意識到魔鬼的力量使他更容易得到快樂時,紀德漸漸學會了用魔鬼的力量來對抗上帝的力量,有時紀德甚至願意以魔鬼的代言人自居,因為那會使他更有理由來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但是盡管魔鬼可以為紀德的行為充當擋箭牌,可卻無法消除他內心的矛盾和負罪感。

——勒巴普《紀德傳》

紀德的不受約束的思想在《背德者》中得到充分的闡發。……小說的描寫是傾向於人可以任憑本能的驅使自由行動的,盡管小說的名字將米歇爾稱為背德者,而且在小說結尾,作者寫道:“我解脫了,可能如此;然而這又算什麼呢?我有了這種無處使用的自由,日子反倒更難過。”這句話隻寫出主人公的惶惑心情,他帶著一種多少有點懺悔的心情敘述往事。然而作者並沒有對這個背德者給予譴責,相反,他譴責的是家庭、社會和宗教的約束給人性帶來的損害。

——鄭克魯《社會的批判者——紀德小說的思想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