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醫生舒蒂爾曼曾對新生兒的睡眠類型進行了實驗,結果證明,新生兒的睡眠類型是在懷孕後幾個月內由母親的睡眠習慣所決定的。他把孕婦分為早起型和晚睡型兩種類型,然後對這些孕婦進行追蹤調查,結果發現,早起型的母親所生的孩子天生就有同媽媽一樣的早起習慣,而晚睡型母親所生的孩子也同其媽媽一樣喜歡晚睡。
由此可見,母親的習慣將直接影響胎兒的習慣。如果有些母親本身生活無規律,那麼從你懷孕起就要從自身做起,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才能培養出具有良好習慣的嬰兒。
撫摩胎教
孕婦本人或者丈夫用手在孕婦的腹壁輕輕地撫摩胎兒,給胎兒觸覺上的刺激,以促進胎兒感覺神經及大腦的發育,稱之為撫摩胎教。
撫摩胎教可以在妊娠20周後開始,與胎動出現的時間吻合,並應注意胎兒的反應類型和反應速度。
方法是,孕婦躺在床上,全身盡量放鬆,在腹部鬆弛的情況下來回撫摩胎兒,具體做法是用一個手指輕輕按下再抬起。開始時,有的胎兒能立即作出反應,有的則要過一陣才有反應。如果此時胎兒不高興,他(她)會用力蹬腿反抗,碰到這種情況,就應馬上停止。
過幾天後,胎兒對母親的手法習慣了,母親用手按壓、撫摩,胎兒就會主動迎上去。到了6~7個月,母親已能分辨出胎兒的頭背時,撫摩應從胎兒頭部開始,然後沿著背部到臀部至下肢,輕柔有序。
撫摩胎教可在每晚臨睡前進行,每次撫摩以5~10分鍾為宜。撫摩可與數胎動及語言胎教結合進行,這樣既落實了圍產期的保健,又能使父母及胎兒的生活妙趣橫生。
在用手撫摩胎兒時,別忘了同時還應輕輕地、充滿柔情地與胎兒對話,讓胎兒更強烈地感受到父母的愛意。父母也可以在觸摸胎兒的時候與之談談心,交流交流感情,憧憬一下寶寶出生後的美妙生活,營造出溫馨、親密的氣氛,這有利於加深一家三口的感情。
怎樣與胎兒對話
父母通過動作和聲音與腹中的胎兒對話,是一種積極有益的胎教手段。
母親和父親對胎兒說話,胎兒能夠通過聽覺和觸覺感受到來自父母愛的呼喚,這對促進胎兒的身心發育具有十分有益的影響。
未來的父母可以給胎兒取個親切動聽的名字,每天在一起的時間呼喚胎兒的名字,越親切越好,如果能同時撫摩胎兒就更好,這是父母和胎兒建立感情的好機會。
胎兒出生後會對父母的呼喚和講話聲作出良好的反應。應該特別提醒未來的父親,父親對胎兒講話,不僅能安慰胎兒,還會安慰母親。
對話可從懷孕3~4個月時開始,每天定時刺激胎兒,每次時間不宜過長,1分鍾足夠。隨著妊娠的進展,每天還可適當增加對話次數。
首先要告訴胎兒一天的生活。從早晨醒來到晚上睡覺,你或你的家人做了什麼,想了些什麼,有什麼感想,說了些什麼話,這些都要用你的語言講給胎兒聽。這既是一般常識課,也是母子共同體驗生活節奏的一個方法。在把思考轉變為語言的過程中,你的思維印象變得更加鮮明,胎兒就會逐漸地接受這些信息。
由於胎兒還沒有關於這個世界的認識,不知道談話的內容,隻知道聲音的波長和頻率,而且,他(她)並不是完全用耳朵聽,而且還用他(她)的大腦來感覺,接受著父母的感情。所以在與胎兒對話時,父母要使自己的精神和全身的肌肉放鬆,精神集中,呼吸順暢,排除雜念,心中隻想著腹中的寶寶,把胎兒當成一個站在自己麵前的活生生的孩子,娓娓道來,這樣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研究發現,胎兒更喜歡聽父親的談話。父親或者說男性的聲音更富有魅力和感染力,父親的聲音帶磁性、低沉渾厚,使胎兒更感到安全有依靠。在此基礎上,胎兒出生後會對父親有深厚的感情。
係統性誘導語言可以從以下一些方麵著手:
教胎兒數數兒,發出一個聲響說“1”,發兩個聲響說“2”……發聲響時要注意節奏,要按一個節奏規律進行。教胎兒數數兒不能操之過急,要循序漸進。每次數數兒都要從1開始,數數兒不能太多,聲響不能太大,用琴聲更好。
母親淋浴時可對胎兒說“這是水流聲,媽媽在洗澡”;聽音樂時說“寶寶聽聽音樂吧”,感到胎動時說“寶寶開始活動了”等等。
胎兒愛聽爸爸的聲音
據報道,胎兒的聽覺容易接收低頻音,因而也容易聽到爸爸的聲音。如能定時特別是在上床睡覺前,丈夫和妻子一起給胎兒進行撫摸、哼曲、呼喚、對話等,盡“母育父愛”的義務,對胎兒的正常發育很有裨益。
如美國波士頓有個叫大衛的神童,9歲時智商高達159,記者問大衛的母親莉特太太,怎樣才能生育智商高的孩子?她說:秘密在於孕育期間,她和丈夫悅聲讀念了不少有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