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2章 嬰兒養育(3)(1 / 3)

由於寶寶胃容量增加,每次的喂奶量增多,喂奶的時間間隔也就相應延長了,大致可由原來的3小時左右延長到3.5~4小時。

這一時期的寶寶消化道中的澱粉酶分泌尚不足,不宜多喂健兒粉、奶糊、米粉等含澱粉較多的代乳食品。

為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可用新鮮蔬菜(如油菜、胡蘿卜等)給寶寶煮菜水喝,也可將水果煮成果水或榨成果汁在兩頓奶之間喂給孩子。

3個月以內勿吃鹽

此時期的小寶寶腎髒功能尚差,腎小球過濾率、腎血流量都不及成人,腎小管排泄與再吸收功能也未發育完善,吃鹹食必然會增加寶寶的腎髒負擔,影響其正常發育。

當然不是說3個月內的寶寶不需要鹽,而是依靠母乳和牛奶中的天然鹽分即已足夠。3個月後,隨著寶寶的生長發育,腎功能逐漸健全,對鹽的需要量越來越大,則應該增加攝鹽量了。

寶寶3個月後可適當吃鹽,6個月後可將食鹽量限製在每日1克以下,1歲以後再逐漸增多。在夏季出汗較多時,或有腹瀉、嘔吐現象時,食鹽量可略有增加。

保護嬰兒的眼睛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雙健康明亮的大眼睛,眼睛是人的重要視覺器官,又是十分敏感的器官,極易受到各種侵害,如溫度、陽光、塵土、細菌以及異物等。嬰兒的眼睛需要大人來保護,保護嬰兒的眼睛應該從以下幾方麵著手:

要防止強烈的陽光或燈光直射嬰兒的眼睛

嬰兒出世以後,從黑暗的子宮到了光明的世界,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光要有逐步適應的過程。因此,嬰兒到戶外活動不要選擇中午太陽直射時,且要戴太陽帽。家中的燈光要柔和。

平時要注意眼睛衛生,防止感染性疾病

要給嬰兒配備專用臉盆和毛巾,每次洗臉時應先洗眼睛,眼睛若有分泌物時,用消毒棉簽或毛巾去擦眼睛。

要防止銳物刺傷眼睛

給嬰兒玩一些圓鈍的、較軟的玩具,不要給孩子玩棍棒類玩具,以免刺傷眼睛。

防止異物飛入眼內

嬰兒在洗完澡用爽身粉時,要避免爽身粉進入眼睛,要防止沙塵、小蟲等進入眼睛。一旦異物入眼,不要用手揉擦,要用幹淨的棉簽蘸溫水衝洗眼睛。

如果發現眼睛疾患,如結膜炎、眼癤子等,要及時去醫院就診。

多給嬰兒看色彩鮮明(黃、紅色)的玩具,經常掉換顏色,多到外界看大自然的風光,對嬰兒視力的提高很有好處。

還要注意不要讓嬰兒看電視,因為電視在播放過程中,電視機熒光屏在高能電子束撞擊下會產生X線,彩色電視機X線放射量相當於黑白電視機的二十多倍。這種放射線對嬰兒會產生影響,影響其正常發育。如果經常抱著嬰兒近距離、長時間看電視,就會使X線在嬰兒體內積累照射,有害於敏感器官,會引起厭食症,並影響生長發育,甚至影響智力發育。

保護嬰兒的聽力

聽力是人的中樞神經係統和聽覺器官聯合活動所產生的一種反應能力。聽力在胎兒期已經形成,嬰兒出生後聽力逐步發展。那麼應該怎樣保護嬰兒的聽力呢?

要防止某些損害嬰兒聽覺器官的疾病的發生,如流腦、乙腦、病腦、結腦、麻疹、中耳炎等。

慎用下列藥物:鏈黴素、慶大黴素、卡那黴素、妥布黴素、小諾黴素、巴龍黴素、新黴素等氨基糖甙類藥物,這些藥物有較強的耳毒性,可引起聽神經的損害。

嬰兒對這些抗生素反應的差異性較大,有的打一針可引起耳聾;有的打幾天以後,耳部出現嗡嗡的響聲。若及時停藥,造成的危害會少得多;若繼續用藥則會造成終身殘疾。抗生素引起的耳聾與用藥劑量和時間長短有關,用藥劑量越大,時間越長,造成的危害越大。

嬰兒的聽覺神經和器官發育不夠完善,外耳道較短、窄,耳膜較薄,所以不宜接受強聲刺激。各種噪音對嬰兒不利,會影響嬰兒的聽覺器官,使聽力降低,甚至引起噪聲性耳聾。

不要給嬰兒挖耳朵,防止耳道內進水,否則易引起耳病,影響聽力。

還要防止嬰兒將細小物品如豆類、小珠子等塞入耳朵,這些異物容易造成外耳道黏膜的損傷,如果出現此類問題,應該去醫院診治,千萬別掏挖,以免損傷耳膜耳鼓,引起感染。

有些年輕父母誤以為耳垢是廢物,往往動用牙簽、火柴杆、耳勺甚至發卡給寶寶掏挖耳垢,這是不正確的。

寶寶耳道尚未發育成熟,大多呈扁平縫隙狀,皮膚嬌嫩。稍有不慎,輕者掏傷寶寶皮膚,導致感染甚至引起癤腫,重者掏破鼓膜,造成寶寶聽力喪失。

正確的做法是:耳垢可隨咀嚼、張口或打哈欠,以及借助下頜等關節的運動而自行脫落、排出。若因“油耳”或耳垢實在太多而阻塞耳道影響聽力時,應該帶寶寶去醫院請醫生處理。

怎樣給嬰兒理發

嬰兒頭皮十分柔嫩,抵抗力差,理發時稍不注意,就容易擦破頭皮發生感染。因此,最好在嬰兒3個月後再開始理發。夏季,為避免嬰兒頭上生痱子,可適當理發。給嬰兒理發的工具最好先用75%的酒精消毒,不可用剃頭刀為嬰兒剃頭。

怎樣防治痱子

嬰兒皮薄肉嫩,排汗功能也不完善,炎熱的天氣或包裹太嚴,就容易起痱子。幾乎所有的嬰兒都曾經長過痱子,一般好發在頸肩部出汗多皮膚褶皺多的部位。氣溫潮濕,嬰兒穿得過多,出汗多時易發生,所以常見於出生在南方夏季的嬰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