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中國曆史,有兩位開天辟地的帝王:一個是秦始皇,另一個就是漢武帝。秦始皇掀開了曆史的新篇章,然而這個帝國由於缺乏統治經驗——盡管秦始皇縱橫捭闔、叱吒風雲,它還是成了一個短命的王朝。
之後的大漢屹立於民族之巔,經曆過不溫不火的統治時期,漢武帝的誕生,為這個王朝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和活力。如果曆數曆代帝王,也許隻有漢武帝才算得上是承前啟後而又開天辟地的偉大君王。在他之前的曆史上,他所建樹的文治武功無人可及,他的風流倜儻超群絕倫,他的想象力使政治成為藝術,他的權變和機謀令同時代的智者形同愚人,他胸懷寬廣,既有容人之量又有鑒人之明。
他厲兵秣馬,打退了匈奴的進攻,讓整個大漢朝從此揚眉吐氣,中華民族贏得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的生存空間。
他開創製度,樹立規模,推崇學術,酷愛文學藝術。他倡導以德立國,以法治國。平生知過而改,從善如流,為百代帝王樹立了楷模。在後來的魏武帝、唐太宗、明太祖、努爾哈赤、康熙皇帝的行藏中,似乎都可以看到他的影子。
他的世界眼光從16歲即位之初,就已經超越了長城封障以內的有限區域,投向了廣闊的南海與西域。他具有超越曆史的雄才大略,是一位戰略和外交方麵的奇才。這種資質使他能運籌帷幄而決勝萬裏。而其武功成就,則足以使西方漢尼拔、亞曆山大、拿破侖等馳騁於疆場的將帥黯然失色。
他不拘一格降人才,使大漢朝人才濟濟,彙聚一堂。在他身上我們知道了什麼叫真正的虛懷若穀、任人唯賢。
他不僅開創了製度,塑造了時代,他的業績和作為也深深地熔鑄進了我們這個民族的曆史與傳統中。漢民族之名,即來源於被他以銀河作為命名的一個年代——“天漢”。在他那個時代所開拓的疆土,從閩粵瓊崖直到川黔滇,從於闐阿爾泰到黑吉遼,勾勒了日後兩千年間中華帝國的基本輪廓。而這個帝國影響力所輻射的範圍,由鹹海、蔥嶺、興都庫什山脈直到朝鮮半島;由貝加爾湖到印度,擴展成了漢文化影響所覆蓋的一個大文化圈。
但漢武帝絕不是一個超俗絕世的聖者。他好色、驕傲、虛榮、自私、迷信、奢侈享受、行事偏執,平常人的缺點他幾乎都有。但盡管如此,即使他不是一個君王,隻是一個普通人,以他一生的心智和行為,仍然會被認為是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一個機智超群的智者,一個勇武剛毅的戰士,一個文采斐然的詩人,一個想象力浪漫奇異的藝術家,以及一個令無數妙女傷魂斷魄的浪子、最壞又最好的情人。
漢武帝的一生也充滿了矛盾。他愛民如子,卻又殺人如麻。他用劍如用情,用情如用兵。在中國曆史上,不乏英雄、偉人、壯士、誌士和聖者。但將漢武帝放在任何人群中,他都同樣地引人注目。你不得不欽佩他,也不得不畏懼他,這就是劉徹。據說他的誕生伴隨著母親夢見紅日入懷,他的小名兒為“彘”(野豬)——而他的父親則解釋此字諧音於“智”,為他改名為“徹”,透徹,並賜號曰“通”;而他也的確做到了智圓行方、通徹無比。他是中國曆史上真正的太陽之皇、聖武大帝。
但他同時也是最具爭議的皇帝,他生平中最大的錯誤之一,就是閹割了中國曆史上一位最天才也是最偉大的曆史學家,而這個人原來是最能理解他、同時最崇拜他的人。他也因此成為最被人誤解的謎一般的君王。
也許翦伯讚說得對,漢武帝除了喜歡打仗,還喜歡遊曆,喜歡音樂,喜歡文學,喜歡神仙。他是軍隊最英明的統帥,又是海上最經常的遊客,皇家樂隊最初的創立人,文學家最親切的朋友,方士們最忠實的信使,特別是他的李夫人最好的丈夫。他絕不是除了好戰以外,一無所知的一個莽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