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陸遜被孫權下詔逼死了?”
當司馬懿聽到司馬昭報來的這個消息時,不禁大吃一驚,連頷下須髯都翹了起來!
司馬昭正視著父親,語氣依然一平如水,繼續稟道:“父親大人,孫權還下詔賜死了偽吳太子太傅吾粲,罪狀之一就是他擅自與陸遜交通結黨。而且,陸遜的外甥顧譚、顧承、姚信等皆因私附太子之罪而盡被流徙邊荒。偽吳太子孫和自己也向孫權遞呈了辭位東宮之請……”
“孫權還是在為他的嗣子繼位、江山永固而掃清障礙呀!”司馬懿深深歎了一口氣,一針見血地指出,“昭兒啊!你看清沒有,孫權是在將一直坐踞上流、盤守武昌的陸遜這一派勢力徹底從偽吳政壇上搬空啊!孫權和為父一樣,都是年近七旬的老朽之人了,而陸遜今年才六十二歲。孫權是擔憂自己萬一猝死在陸遜前麵,他的子嗣勢必難以駕馭功高勳重、位望無雙的陸遜,釀成‘王莽傾國’之亂啊……”
“父親大人,可是您不是經常給孩兒講陸遜是一代純儒名臣,事君之忠、謀國之智幾乎不在蜀相諸葛亮之下嗎?孫權那麼英明,不如把孫和托付給他輔政治國,豈不是任賢得所,有益於國?難道孫權居然連當年的文皇帝曹丕還不如?曹丕臨死之前還曉得將明皇帝曹叡托孤於父親大人您啊!”司馬昭有些不解地問道。
“嗬嗬嗬……昭兒啊,古語講:‘時移則事變,事變則情異。’當年文皇帝臨終前又何曾甘願托孤於為父?隻因當時東有陸遜自荊州來犯、西有諸葛亮虎視眈眈,他才迫不得已留下遺詔以為父為顧命輔政大臣!但是,現在孫權環顧海內,自以為西蜀劉禪庸碌無大誌,我大魏又是曹爽當道而國勢日衰,便就沒了‘戒懼四鄰,大敵當前’的危機感,所以才會狠下心腸把陸遜逼死以清理門戶內患!說起來,孫權還是在替我司馬家剪除國外之勁敵呢!看來,為父這一次裝病隱退,真的是賺大了!”
司馬懿徐徐撫摸著頷下長長的銀須,深深一笑:“孫權算來算去、東防西防,怎會料到我司馬家才是隱於九天之上而在最後關頭乘時崛起的最大贏家啊!”
“父親大人之言洞燭萬機,孩兒實是敬佩。”司馬昭頷首而道,“隻是,不知為什麼,孩兒還是忍不住為一代聖臣陸遜落得如此下場而深深惋惜……”
“昭兒能有如此的愛才惜賢之念,為父很是滿意。陸遜確是一代純儒名臣,事君之忠、謀圖之智幾乎不次於諸葛亮。這些,為父都不會看錯的。其實,孫權的心底也是十分明白的。”司馬懿的語氣忽然沉重了起來,將深邃的目光從窗外投射出去,望向了遙遠的南方,“但是,帝王之心皆偏私無比。為了維護自己至高無上的權位,隻要有誰的能力和勢力足以構成威脅,他就一定會毫不猶豫地視其為敵人,哪怕是自己的同胞、手足、骨肉、心腹、親戚都會毫不猶豫地剪除而去!孫權也曾經英明過,當年夷陵大戰之時他是多麼信任陸遜啊!身為主君,他竟屈身降誌為陸遜親執其轡以壯其威,親授黃鉞以重其權!
“但是,現在時勢變了,孫權的心態也變了。哪怕陸遜忠心耿耿的一切貢獻都實實在在地擺在那裏,孫權也不會再相信他了!其實,孫權連自己都已不再相信了,他還會相信陸遜嗎?‘九五之尊’那‘爵、祿、予、置、生、奪、廢、誅’的八柄之威,早已迷花了孫權的眼睛!昭兒啊——為父先把話撂在這裏,偽吳的這一場因立嗣之事而起的朝廷權力鬥爭的悲劇還遠遠沒有結束!如果孫權連陸遜這麼忠誠貞毅的心腹宿臣都不相信了,還會相信那個被他剪除羽翼的東宮太子孫和嗎?還會相信那個逼兄奪嫡的魯王孫霸嗎?他在內心的潛意識裏說不定也深深地忌憚著孫和、孫霸,怕他們哪一天也會像齊桓公之子一樣逼父讓位啊……”
“父……父親!您……您揭示的這一切真讓人聽了心寒啊!”司馬昭顫聲感歎道。
“昭兒——所以,我司馬家的兄弟子孫千萬不能效仿他們江東孫氏這種喪心病狂的自相殘殺之舉啊!”司馬懿凝視著他,深深地說道,“隻要我司馬家兄弟子孫能夠精誠團結、互補互助、齊心合力,就絕沒有我們戰勝不了的敵人!也絕沒有我們攻克不了的難關!昭兒——你可明白了?”
司馬昭聽得身上冷汗直冒,急忙“撲通”一聲跪倒在地,恭然答道:“父親大人指教得是,孩兒永遠恪守孝悌之至義,永遠以祖宗大業為重,決不妄生歧念,全力輔助父親大人和大哥成就千秋偉業!”
司馬懿麵露微笑,伸出手來,輕輕扶起了他:“昭兒,為父相信你——為父永遠都相信你的。”
然後,他靜靜地盯著司馬昭那一雙湛亮的眼眸,仿佛要一直看透到他眼底的最深處,緩緩說道:“陸遜被孫權以猜忌之心而強逼自殺一事,其實給了為父心底深深的震撼。你不知道,為父在昭兒你現在這個年紀的時候,也曾經暗暗想效仿荀彧、陸遜這樣的純儒名臣,以忠事君九死不悔。為父曾經還羨慕過陸遜居然有幸遇到了孫權這樣賢明的知音之主!你知道嗎?
“可是,今天為父終於看到了陸遜在這條路上走到盡頭時的最後下場。賢明豁達的孫權、忠誠睿智的陸遜,這等情同魚水的君臣之交,居然末了也是以這樣一個結局黯然收場!為父從此毅然決定要帶著你們自今而後拋棄掉這一切幻想與雜念,秉承我司馬家世世代代‘異軍突起,扭轉乾坤,獨攬天下,一統六合’的大誌,去繼往開來,登峰造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