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司馬懿最後一擊,三國盡無敵手 司馬家的春天(2 / 3)

誦著誦著,司馬懿的聲音漸漸哽咽,漸漸沉抑,漸漸低回。淚珠終於掉了下來,在青石地板之上敲起了清脆的回音,和著他的吟誦之聲一起久久飄蕩在無盡的空曠之中,仿佛是一直貫穿到曆史最深處的琅琅清音……

“父親大人,這裏有幾件事需要請您裁斷一下。”司馬昭抱了一疊文牘進來向司馬懿稟道,“廷尉署和司隸校尉府來問對於魯芝等原大將軍府僚屬們需當如何處置?”

司馬懿坐在榻席之上反問道:“昭兒,你的意見呢?”

“依孩兒之見,不如以‘勸勵事上者’為名將他們一律寬恕,免得妄興大獄而致人心不安。”

“唔……昭兒你的思維是越來越成熟了。”司馬懿微微點頭,“這樣做,可以讓天下士民明白,為父舉兵‘清君側、正朝綱’,隻問首惡元凶之罪,決不濫及從屬之人。當年王允誅除董卓,就是犯了那‘以偏概全,濫殺無辜’之失,給大漢朝廷招來了郭汜、李傕之亂!咱們決不能重蹈覆轍!”

“父親大人,在曹爽府署僚屬之中,還出現了這樣一個人物:他名叫王基,青州東萊郡人氏,兩年前被爽辟為府中倉曹掾,後見曹爽兄弟驕奢淫逸、胡作非為,就寫了《時要論》予以切諫。曹爽兄弟閉耳不聽,王基亦以諫上無效而辭官告退。幾日前曹爽兄弟被斬於東市之時,曹府僚屬故吏無敢往者,這王基卻奮不顧身攜酒含淚前去法場送別,哀婉之情令左右為之動容……”

司馬懿聽到司馬昭講至此處,不禁拍膝大呼一聲:“好!真乃無雙國士也!昭兒呀,你記住他的名字,待到朝事稍寧之後,你便讓吏部去調查一下他的平日作為,請青州大中正寫出他的狀語來,立刻征他進太傅府任倉曹掾!”

“好的,孩兒記住了。孩兒就是欣賞此人進退有節、臨事有操才前來向您稟告的。”司馬昭點了點頭,又道,“父親大人,在此番誅滅曹爽兄弟三族過程之中,還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情——曹爽的堂弟曹滿之妻夏侯令女先前早寡而無子,其父欲勸她再嫁。這夏侯令女也是性烈,竟以利刃截去雙耳以自誓,然後居於曹府為夫守寡。如今曹府傾覆,其家上書明示絕婚,將夏侯令女強迎以歸,複將嫁之。而夏侯令女口雖佯允,卻竊入寢室,引刀自斷其鼻以醜其貌,血流滿被,慘不忍睹。其父家上下驚惋哀惜,鹹曰:‘人生世間,如輕塵棲弱草耳!何至自苦乃爾?且汝夫家夷滅已盡,守此欲誰為哉?’令女答曰:‘吾聞仁者不以盛衰改節,義者不以存亡易心。曹氏前盛之時,尚欲為夫守寡保終,況今衰亡,何忍棄之?此禽獸之行,吾豈能為之?!’”

司馬懿靜靜地聽著,眼圈卻慢慢紅了:“好!好!好!此女貞節感天,應當刻碑旌揚才是啊!”

“可是……父親大人您有所不知,那夏侯令女在曹府傾覆以後返回娘家之際,曾從曹府暗暗帶了一個孩子過去……據鍾會君明察暗訪,她帶走的那個孩子可能是曹爽兄弟中一人的孽子。她以守節保終為名而暗存夫家之後,用心實在深沉!父親大人,您看需不需要……”司馬昭講到這裏,伸出手掌做了一個淩空下劈的動作。

“不需要。”司馬懿用毛巾擦了一下自己的眼眶,平靜地說道,“昭兒!非常之品操,須享非常之待遇。這位夏侯令女貞節過人,為父深為敬服!她即使真的是收養了曹爽兄弟的幼子,也由她去吧!以截耳削鼻之行而明誌立節,換得自己夫家一脈終存,當真是驚天地而泣鬼神!我司馬家自詡為天下未來之主,胸懷四海、德布八荒,怎會連這等貞節烈婦也容之不得呢?”

“父親大人您訓示得是。”司馬昭臉上一紅,急忙認錯,“孩兒一時心燥氣烈,殺機太盛,以致悖德忘義,實是錯了。”

司馬懿這才緩和了臉色,慢聲而道:“昭兒哪,道德節義,乃是護身寶符。人不失德,天不能殺,何況人乎?不知德之可敬,亦不知德之可畏者,天不佑之,人不助之,祖宗亦不澤之!你要牢記啊!”

司馬昭垂手點頭,不敢多言。

“還有什麼事嗎?”司馬懿又問。

“從關中傳來消息稱,征蜀護軍兼涼州刺史夏侯霸已於三日前棄祖叛國而遁逃到偽蜀去了。”司馬昭繼續稟道。

“哦?想不到夏侯霸自稱勇冠關隴,事到臨頭卻如此貪生怕死?”司馬懿淡然微笑,“罷了,不去說他。那麼,征西將軍夏侯玄呢?”

“夏侯玄已經上奏辭去征西將軍之位,請求入京擔任大內近侍之職。”司馬昭款款稟報而道,“父親大人,這夏侯玄自請進京而來,莫非還想一心拱衛魏室、盡忠魏朝?”

“行!就允了他的奏請吧——讓他入京擔任大鴻臚之職!”司馬懿撫著自己雪白的須髯悠然言道,“夏侯玄能夠做到不像他的堂叔夏侯霸那樣背君叛祖而遁逃敵國,畢竟還是風骨錚然、令人生敬!當年曹孟德的胸襟都可以裝得下劉備、關羽,咱們司馬家中人難道連他還不如嗎?”

當洛陽城又恢複生機的時候,冬天已經過去了。

曹爽一派被肅清之後,大魏便已經是另一個天下了。雖然掛著的還是魏室的年號(不過為了慶賀曹爽一黨的被滅,曹芳已經將“正始”年號改為了“嘉平”年號),但許多人都知道河內司馬家的羽翼已然將整個蒼穹遮蓋得差不多了!

二月剛到,文武百官就“不約而同”地聯名上奏請求為太傅司馬懿晉封丞相、加禮九錫,以表彰他的輔國元勳。當今陛下在第一時間就完全批準了這個奏議,並令太常王肅持詔冊命司馬懿為大魏首任丞相,增封潁川郡之繁昌、鄢陵、新汲、父城等四縣,添加邑戶二萬,群臣奏事不得稱名,如前漢霍光故事。伴隨著這場盛況空前的冊封活動而來的,是一派傳言的蓬勃興起。有人解析當年先帝在世時橫空出世的那座天降異物——靈龜玄石上的二十四字讖文“天命有革,大討曹焉,金馬出世,奮蹄淩雲,大吉開泰,典午則變”其實指的就是司馬家的勢力異峰突起,如日中天;而“大討曹焉”四字完全印證了司馬懿父子此番討滅逆賊曹爽一派的赫赫功績!自然,接下來的就該是“天命有革、大吉開泰、典午則變”等預言的逐一實現了……

然而,司馬懿本人的一封遜讓表卻使這一切喧鬧戛然而止:“老臣親受顧命,憂深責重,憑賴天威,摧除奸凶,贖罪為幸,功不足論。又三公之官,聖王所製,著之典禮。至於丞相一職,始自秦政,漢氏因之,無複變改。而今三公之官皆備,橫複寵臣,違越先典,革聖明之經,襲秦漢之路,雖在異人,臣所宜正;況當臣之身而不固爭,四方議者將謂臣何?”同時,對於加禮九錫於自身,司馬懿也是拚命辭讓:“昔日太祖武皇帝有大功大德,漢氏崇重,故而加其九錫之禮。此乃曆代異事,非後世之君臣所得議也。”

經過了“十封十讓”的反複“拉鋸”之後,司馬懿最後隻勉強接受了這樣一些封賞:特奉詔命於洛陽南坊建立司馬氏祠廟,以公開紀念列祖列宗,並受天下士民之香火供奉;太傅府內專設左右長史,增員掾吏、舍人滿十人,每歲薦舉掾屬出任朝廷禦史、秀才各一人,添官騎百人、鼓吹十四人。

他的功勞論定行賞之後,追隨他討伐曹爽一派的所有公卿僚臣也都得到了朝廷的賜賞:太尉蔣濟進封都鄉侯,增邑七百戶;司徒高柔進封萬歲鄉侯,增邑七百戶;太仆王觀進封百裏亭侯,兼任度支尚書;衛尉郭芝升任車騎將軍,增邑六百戶;孫資複任中書令,加封方城侯;劉放複任中書監,加封中都侯;司馬孚加封禦史中丞,增邑五百戶;司馬師升任衛將軍,持節掌管京師內外諸軍,加封長平鄉侯,食邑千戶;司馬昭升任司隸校尉,領中護軍,增邑千戶;司馬孚之嗣子司馬望升任中領軍,增邑六百戶;石苞升任虎賁中郎將,直轄中壘、中堅兩營,食邑五百戶;鍾會升任散騎常侍兼大內首席議郎,增邑三百戶;尹大目升任黃門令,食邑二百戶。至於賈充、衛烈、裴秀、王惲、王愷等亦是各有封賞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