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施劍翹刺殺孫傳芳事件(1 / 3)

1935年11月13日,天津的天空下起了毛毛細雨,路上行人很少,隻是偶爾有幾個行人匆匆而過。突然,從居士林中傳來了三聲槍響。隨著這三聲槍響,大軍閥孫傳芳當場斃命。

開槍的是一位女子,名字叫施劍翹,當時她剛滿30歲。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原本平凡的她在當時轟動了天津,甚至整個中國。而她被人稱為“一代俠女”,關於她的報道和故事不僅出現在報紙雜誌的頭版頭條,而且還流傳在天津的大街小巷。

施劍翹說,她殺孫傳芳隻有一個目的,那就是為父報仇。

施劍翹的父親叫施從濱,出生於貧困家庭,15歲從軍,在軍中立了不少戰功,1925年任山東軍務幫辦兼第二軍軍長。當奉係勢力進入山東時,張宗昌拉攏施從濱,讓他出戰攻打孫傳芳。剛開始施從濱不同意,準備辭職還鄉。可是張宗昌提出了一個很有誘惑力的條件,如果施從濱能攻下安徽,就讓他任安徽督辦。這對於出生在安徽的施從濱的確有吸引力。於是,施從濱就率領部下迎擊孫傳芳。沒想到孫傳芳手下有兩名挺厲害的大將,他們如猛虎般一路殺來,打得施從濱措手不及。加上張宗昌的援助遲遲不到,這讓施從濱方寸大亂。他的許多部下也由於張宗昌長期不發軍餉,沒有一點兒鬥誌,見到眼前的敵軍就紛紛逃跑。施從濱一看大勢不好,便乘鐵甲車準備逃跑,但是陰險的孫傳芳早命人拆掉了鐵軌,鐵甲車跑了沒多遠便停下了。施從濱和手下的士兵全部被抓。

濟南那邊聽說施從濱被抓的消息,頓時亂成了一團,不知如何是好。這時施從濱的大女兒倒是鎮靜,因為她知道雙方打仗不殺戰俘,再說施家和孫家向來也無深仇大恨,心想父親施從濱不至於被殺死。可是她想錯了,孫傳芳性格極其殘忍,向來殺人不眨眼。再說孫傳芳在進攻山東前,曾三次發電報讓施從濱歸入他這邊,和他一起對付張宗昌,而施從濱對此並未在意。沒想到孫傳芳心胸狹窄,耿耿於懷,他下令把施從濱斬首,並把其人頭掛在蚌埠車站,圍觀者隻許看不許上前收屍。最後屍體被當地的紅十字會收殮,但還被孫傳芳追究了一陣子。當時的媒體紛紛發表評論,說孫傳芳是首開民國虐殺對方將領的人。

當時孫傳芳的許多部下對他殺施從濱的做法很是不滿,但隻能放在心裏,沒有人敢說什麼。正是因為孫傳芳逞一時之恨殺了施從濱,才造成被人刺殺的下場。

20歲的施劍翹聽到這個消息後,感覺天都塌下來了,從此在心裏種下了複仇的種子。她發誓,不為父親報仇,死不瞑目,一定要殺死孫傳芳。

可是在那個年代,她一個弱女子要為父報仇談何容易?所以就把報仇的希望寄托在哥哥的身上。施劍翹的哥哥施中誠,其實是施劍翹叔父家的孩子,但是由於叔父早亡,施從濱就把施中誠視為親生兒子對待。也正是施從濱的扶助,施中誠才得以前途光明。在施從濱被害後,施劍翹找到張宗昌,提出了三個要求,其中之一就是安排給施中誠一個官位,於是施中誠便成了煙台警備司令。

施劍翹沒想到她這個哥哥為了自己的前程,竟然不願去替父報仇,這讓施劍翹很失望。正在此時,施中誠的一位同學施靖公得知此事之後深表同情,他向施劍翹說出了自己的愛慕之情,並對施劍翹說,如果施小姐能夠嫁給他,他一定會為施公報仇。施劍翹被施靖公的一番話感動了。眼下再也沒有其他的辦法為父報仇了,為了報仇,她答應了,於是她嫁給了施靖公。其實這施靖公隻想借施中誠之手登上他垂涎已久的政途。當1930年9月,閻錫山被打得落花流水時,他的下屬施靖公的升遷希望也化為泡影。備受打擊的施靖公從此一蹶不振,沉醉於花紅酒綠之中,全然不顧家中的老婆和孩子。盡管施劍翹一而再再而三地鼓勵他,也無濟於事。他忘記了當初對施劍翹的承諾,把為父報仇之事忘得一幹二淨。不久,施劍翹的第二個兒子出生了,巨大的家庭開支讓施靖公變本加厲,他不但不承擔起一個做父親、做丈夫應有的責任,還嫌兒子吃得多,這一下激怒了施劍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