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從城門洞中衝出的幾十號兵丁,他們一看地上散了幾把武器,經略府內親軍新任正牌軍王五又在那大喊大叫是奸細、殺了他。他們就想也不想就呼啦啦圍上了這個奇裝“和尚”,刀槍、弓箭卻是一齊招呼了上來。
俗話說亂拳能打死老師傅,好漢也難闖兵軍陣。王五此時是已不想那人身上的東西了,隻求亂刀把這羞辱他的人砍死。
但隨即令他目瞪口呆的是,隻聽那人一聲高喊“來到好,過癮。”接著就是一陣眼花繚亂,在那人不停的“沒力!”“太慢!”“給我滾蛋。”等喝斥聲中一個個兵卒被甩了出來。沒多久,三十多位刀槍兵就被拋了一地。
“射!”隻聽一聲大喝,卻是還有十多位弓兵一直在外,搭箭在弦,此時那人周圍沒了站立之人,帶頭的什長就一聲令下,十幾人已發出箭矢。
要說這箭,已形同冷箭,什長掌握的時機很好,正是那人幹翻一群刀槍手,舊力已去、新力未上,想要喘口氣之時。但對軍士來說,盡可能的殺死敵人卻是真諦,所以說是聲到箭也到了。
但什長沒想到的是人家幹翻了幾十人卻是心不多跳、氣也不喘,隻見那人一腳踢起地上一把鋼刀,伸手抓住,左劈右擋、上下飛舞,愣是沒有一支箭能近身,完了最後一支箭在他刀尖上轉了幾下一甩卻是直奔什長而來。
什長是老行武,這弓箭本事不說箭無虛發,那百步穿楊的本事還是有的。一隊十多人中隻有他的箭是又快又準又有力道,但就在他搭箭準備射第二箭時,一支箭就已到了他頭上,“噗”的一聲就插在了他頭盔上,冰涼的箭頭卻是貼著頭皮。
就那速度和力量,什長卻是明白人家是手下留情了,發涼的頭皮使內心顫了一下卻再也不敢發箭,其他人見此也是不敢再動。
說是囉唆,其實這都是在很快的時間內結束了,那邊還有一個城門小校也隻是剛向原來門外的兵卒問了個情況。
小校對打鬥的情況當然是落在眼裏,但他也看出那人下手始終是非常有分寸,別說傷亡,倒地的人連輕傷也算不太上,歇歇就好,這麼精湛的拿捏工夫已使他拜伏又拜伏,內心直喊英雄了得。所以他是幹脆不管不故,隻在問事情起因。
當然,這其中還有一個因素,就是他是這些城門兵丁的正官,王五在教訓門外的幾個小卒他是聽到了,對他來說這是在打他的臉。隻是王五雖要低他一級卻是在經略府內走動,又有那妹子和種相公的不清不楚關係,所以他是盡管很反感卻是假裝沒聽到,由著王五在外耀武揚威,隻要別到自己跟前來就行。
有了這麼一個因素,那王五的大喊大叫什麼奸細、要殺了他等等在小校看來就是王五在小題大做,有一種天然的反感。所以他不會積極來殺奸細,當然他也不會明著和王五唱反調,再看那人身手極好又有分寸,他就不管了。
不過他問起因卻也問不出什麼來,這人確實是奇怪,王五要攔問也正當,但要說那人是奸細卻又是不像,奸細沒這樣的,有誰看到過這麼標新立異的奸細?
於是他就準備出來做個和事佬,這麼多人都打不過那人,對王五也可交代了,王五也不可能為了這個不怎麼像奸細的人再大動幹戈招更多的兵來吧。
可他還沒開口,那人卻先開口了,“小子,還你的刀。”說完,就把手中的刀扔向了王五,那把刀正是王五先前丟下的。
刀影飛射,正好是插在了王五的跨下,差一線就能割到王五的老二,王五都沒能反應過來,等他醒悟時,那還在不停顫動的刀把卻是在有力的摩擦著他的老二。
心有餘悸,加老二上的刺激,王五被羞得再也說不出話來。
可那人卻還有話說,“小子,給你一個忠告,別不珍惜輕易得來的東西,也別輕易為自己和扶你的後台招惹禍端,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有很多並不起眼的人卻不是你能招惹的。”
說完,那人卻是扶了扶背上的背囊,抬了抬“眼罩”,跨步向城內走去了。
“路見不平一聲吼哇,該出手時就出手哇,風風火火闖九洲哇……”
站立的幾人自然誰都不敢再去觸黴頭,那個本就想做和事佬的小校在聽了那人的話後隻是疑惑的看著王五,並不出聲阻攔。
王五被一羞再羞,如今更是被鐵定認作是靠關係、仗勢欺人的人,也是再怒也怒不起來,眼睜睜的看著那人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