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0章 二龍記(5)意外收獲(3 / 3)

許貫中在城門開時也背了個包裹單騎趕了過來。魯成招呼了他過去,然後許貫中也不問魯成要去哪就同魯成一行一起出了城門。

出了城門,一路向西行走,許貫中邊走邊與魯成閑話,卻道他是大名人氏,家有薄財也曾是讀書人家,卻是因從小喜好耍槍弄棒走了武人這條路。武人也不是就沒有出路,許貫忠從小的夢想就是做一個叱吒風雲的大將軍,勤練武藝、苦讀兵書,渴望有朝一日能去為國出力、安國平虜。隻是前不久他的這個夢想被破滅了。

稍前,許貫中信心滿滿的赴京參加了武舉,結果是乘興而去敗興而歸。一應中舉名額卻是在比前就已被內定,他的才學無人賞識,他的武藝無人願看,寫的兵策不知被扔在哪個角落,練的武藝別人隻當是耍猴,一切隻是因他沒去上供找關係。

皇帝也曾親臨現場,可這個一心賣命給皇帝的人卻被阻擋在外,隻能遠遠的看著皇帝在那些大臣和新“舉人”的奉承中洋洋得意。

觀一斑知一切,許貫中卻是知道了自己已不適合這個世道了。因此他此時卻是正處於迷茫期,而正好魯成的那一個“忠”字另解卻讓他抓到了什麼,他隱隱覺得從中可以讓他勘破了自己的迷茫。

“其實我也說不太好,我隻是覺得人不該去糾結忠與不忠,更不該是為忠而忠,忠其實並不是判斷一個人正義與否的標準。

就如一仆揭發了他家主人的為惡之事,那些受害者和外界的人就會說他是正義的好人,但他家內的人肯定也會說他是個不忠的壞人。隻是這是在一個家時,外麵有更多的人來評判和支持那勇於揭發罪惡的正義仆人。但若從家擴大到一族、一國,此時你若再揭發君主是個暴君、昏君,你還有人來支持嗎?是不是就要陷進萬夫所指的狀況?難道你此時就不是正義了?

所以這忠和正義是令人矛盾的一個事情,因此也就有聰明人為解決這矛盾就把忠分了等級,什麼有小忠、大忠之分,小忠要服從大忠,煞有其事。但要我說,正是這些人已把忠弄得麵目全非,因為他們偷換了概念,摒棄了一個原則,那就是正義原則給丟了。其實揭發一個家主和揭發一個君主在性質上是一樣的,都是那仆人覺得家主或君主的作為不符合自己做人的正義原則,這又何來小忠和大忠之分?難道家主做壞事可以揭發但君主做壞事你就必須容忍?如此你還有正義原則嗎?

又若推翻了這個暴君昏君呢?人們大概又會忽略了你的不忠而是讚美你了,你是正義的。可能這就叫做成王敗寇,但在這個‘忠’上,如果推翻君主前你是他的臣的話,你其實還真是不忠了,但不影響你是個正義之人。而若有臣真的忠心的與君主同生共死,人們其實也會記住他的忠,那怕他曾和暴君同流合汙做了很多壞事,人們在批判他時可能也會讚歎一下,他還算是個忠人。

所以這才是忠的本義,忠是個大義,但不一定就是正義。而人們在矛盾時其實也是在和自己的做人原則矛盾,是要維持了忠還是維持了自己所認同的正義之間的矛盾。因此是你認同了對象你就忠,你不認同大可不忠,世間的正義最後總會有個評判,我們不必去糾結自己忠不忠。當然,若是隻為私利舍棄了忠或者朝三暮四本身就沒做人原則,那就真正是小人了。”

和魯成談“忠”那許貫中算是和這個世界越走越遠了,魯成果然另有一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