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為人,取舍之間的大智慧(1)(1 / 3)

人生一世,誰也免不了要和他人相處,為人不僅是一種藝術,還是一種智慧。善做人者,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能做出恰如其分的取舍,都能做到怡然自得、逍遙自在、泰然處之。不懂得選擇與放棄之人,則往往舉步維艱。

禮而讓人,以和為貴

孔子的弟子冉有說過一句名言:“禮之用,和為貴。”而繼孔子之後的孟子,也推崇“和”。孟子重人和,他提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以民心的向背來判斷戰爭、政治和做人的成功與否。俗話說:“家和萬事興。”其實,不隻是家裏,為人、處事、經商、交朋友都應該以“和”為先。

據《中庸》記載,魯哀公曾向孔子詢問政事。孔夫子回答道:“周文王、周武王的政事都記載在典籍上。他們在世之時,這些政事就得到實施;他們去世之後,這些政事也就廢弛了。勤於政事為治理人的途徑;多種樹木為治理地的途徑。得到適用人才的關鍵在修養自己,修養自己的關鍵則在遵循大道,而遵循大道需從仁義入手。‘仁’即愛人,親愛親族為最大的仁;‘義’即事事做得適宜,尊重賢人為最大的義。至於說親愛親族,一定要分親疏;尊重賢人,一定要分等級,這些都是‘禮’的要求。因此,君子不能不修養自己;要修養自己,不能不侍奉親族;要侍奉親族,不能不了解他人;要了解他人,不能不知道天理。”

在《齊民要術》一書中,賈思勰也吸收了這一思想,他說:“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勞而無獲。”他批評了“任情廢道”,認為靠主觀去違反自然規律會“無獲”;認為人類應該遵循天時、地宜的自然規律,也就是達到天時、地利、人和的三者統一。

當然,要做到“以和為貴”並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不僅需要有“禮而讓人”的精神,還需要有甘為他人做嫁衣,甚至慷慨解囊、扶危濟困的胸襟。抱有“和為貴”思想的人往往懂得“讓”,能做到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因為“讓”是“和”的表現形式。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和”呢?孔聖人給出的答案是:順其自然,適應時勢。這裏,我想跟大家聊一聊我個人的經曆,剛開始我是在舞蹈團裏跳舞的,大家都知道這個行業是吃青春飯的,所以,從事舞蹈演員五年後,我麵臨著重新選擇職業。為了能更快適應新的職業,我選擇了自己比較熟悉的形象設計。

2001年,剛進入形象設計行業時,由於初到一個新環境,前幾個月業績很不理想,幾乎沒有顧客,但是我並沒有灰心。店裏業績做得很好的同事忙不過來的時候,有些單子他們就不願意接,於是我跟他們商量把這些機會留給我,老同事見我挺懂事兒的,人也和善,又很勤奮,就同意了。

在服務客戶的時候,我非常用心,我的陽光、真誠、謙和的工作態度感染了每一位客戶,漸漸的老客戶越來越多,老客戶不斷給我介紹新客戶。不出半年,我的業績在這家店裏就榮登了前三名的排行榜。

在這家店,我做得很開心,因為為人謙遜懂得禮讓,我贏得了老板的信任,與同事們也能和睦相處,還有一年20到30萬的收入。再後來,女友的離去讓我對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想法,這個行業真的沒出息嗎?我是不是要換一個行業啊?我想了很久。

我把自己的想法跟老板說了,希望他能給我一個建議。我對老板說:“我想出去發展發展。”沒想到老板聽我說完後很是開心:“你也不要出去了,我這裏剛開一個新店,你過去試試吧,做得好股份多拿點。”就這樣我成了老板的合夥人。2007年4月30日進駐新店,5月1日正式開始上班。就這樣,我實現了從一個打工者到老板的角色轉變,這一切讓我難以忘懷。

在我的用心經營下,沒過多久,這家店就紅火了起來,人員也暴增。於是我跟老板開始複製這種模式,一年多的時間連續成立了8家分店。到第8家店的時候,我注冊了杭州清沙美容美發有限公司,成為真正的老板。

進入21世紀以來,人與人的交往越來越頻繁,人緣的重要性越來越無法忽視。剛進入形象設計行業,如果我不是“以禮待人、以和為貴”,並且勤勤勉勉,我想我很難得到老板的信任和同事們的認可。這是我個人的經驗之談,希望對大家有些幫助。在生活、工作中,我們可能需要更多地依靠“讓人一步”的做人態度。

著名作家劉墉說得好:“一個人人緣不好,大小事情隻能靠自己去做,能力再強,又能做多少事?你的素質再高,如果隻是將本身的能量發揮出來,不過能比常人表現得好一點而已;如果你能集合別人的能量,就可能獲得超凡的成就。”如果你能拿起“讓”與“和”的武器,好人緣自然會不請自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