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得建築用地後,李嘉誠並未立即開始興建黃埔花園屋村。他打算等地產市場轉旺時再著手,以便賣個好價錢。一年後,中英兩國政府簽署了《中英聯合聲明》,香港前景驟然明朗,恒生指數回升,地產市道開始繁榮起來。到1984年底,李嘉誠正式投資40億港元,開始興建黃埔花園屋村。整個黃埔花園共占地19公頃,由94幢住宅樓組成,總麵積約760萬平方英尺,共11224個住宅單位,另外還有一座麵積170萬平方英尺的大型商廈。
這是香港有史以來規模最宏大的屋村工程,也是當年世界上最大的住宅屋村。據專家估計,整個項目可獲利60億港元。如此高的回報實屬少見,這讓地產界同行們稱羨不已。
地產低潮時補地價,地產轉旺時又大興土木,地產高潮時再出售樓宇,一步一步環環相扣,足見李嘉誠有著高超的駕馭時勢的本領。可見,在局勢明顯不利或形勢不明時,要保持謹慎,克製住內心的衝動,靜候時機成熟再出手,方能做成大事。
大部分人的性情都是比較急躁的,在遇到突發事件時,往往因沉不住氣而心浮氣躁,以至於使事情越來越糟,使自己損失慘重。因此,做人要想成就大事,就要學會忍耐、學會穩重,凡事都要先沉住氣,然後再伺機而動。
放棄一部分客戶
在商業經營中,錢永遠是不夠用的,資本分配遵從什麼樣的原則,才能取得最佳的配置效果,這全靠商人的智慧。世界上流行著這樣一種說法:“中國人的腦袋,猶太人的口袋。”意思是說中國人很聰明,而猶太人非常善於做生意賺錢。而猶太人的財富秘訣,就是放棄一部分客戶。
經過無數的實踐證實,猶太人在經商方麵確實有天賦。在美國、法國等歐美國家,金融寡頭多為猶太人。放眼舉世聞名的華爾街,那裏基本上就是猶太人的天下。18世紀末就辦起中歐金融大市場的約瑟夫·門德鬆,因創建金融集團而擁有百億美元資產的羅斯柴爾德,都是猶太人的後裔。
猶太人的一個經商法或許可以說明什麼,它就是“78:22定律”。這個定律認為,相比較而言,78%的財富集中在少數人的手裏,而這個少數人的比例大約占總人口的22%。也就是說,如果將經商的主要精力集中在這22%的少數人身上,資本就可以得到最優化的分配。那樣的話,該賺的錢都能夠賺到,至於不該賺的蠅頭小利,放棄也無所謂。
不論是一個人還是一個企業,精力、金錢都是有限的。花同樣的精力在所有的顧客身上,確實可以顧全每一個人,但不一定能讓你賺到最多的錢。因為本該投入到少數顧客身上的注意力,被轉移分散到無效顧客身上了。假如沿用“客戶是上帝”的說法,那一個企業最好不要為太多類型的上帝服務,因為當你為太多上帝服務時,往往不會有客戶感覺到自己是在被當上帝般對待。這時,對你企業價值最大的客戶群,也就是你的目標客戶通常會受到更大的傷害,生意成交的可能性自然會降低。
對企業來說,客戶少往往意味著利益多。隻有放棄價值不大的客戶,才能將精力集中到價值最大的客戶;隻有集中客戶之後,企業才能真正為目標客戶帶來超出其期望值的價值。以油漆起家的美國企業家威廉·穆爾,就懂得這個道理。
剛開始,在為格利登公司銷售油漆的第一個月,威廉·穆爾僅僅掙了160美元。後來,他研究了猶太人經商的“78:22定律”,仔細分析了自己的銷售圖表,發現他的78%的收益確實是來自於22%的客戶,然而,他卻對所有的客戶花費了相同的時間。他覺得這就是自己失敗的主要原因。
於是,他要求將自己手中最不活躍的36名客戶重新分派給其他銷售員,而他則把精力集中到最有希望的客戶上。過了不久,他一個月就賺到了1000美元。
穆爾從此學會了猶太人經商的“78:22定律”,並且連續9年從不放棄這個法則。最終,他成了凱利·穆爾油漆公司的主席。
穆爾之所以會成長為一個成功的商人,關鍵的原因就在於猶太人的“78:22定律”。經商絕對需要取舍的智慧。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固然是受人推崇的做事原則,但是,假如不經常思考,隻是一味地埋頭苦幹,那就會造成資源的浪費,利益將無法實現最大化。日本商人做鑽石生意的案例,就印證了這一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