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財富,君子愛財,取之有道(2)(1 / 2)

20世紀70年代,該公司又根據顧客的建議,對牛仔褲增加了“石磨水洗”的工藝。這樣,牛仔褲的柔軟度和舒適度都大大增加了。但是,善於開拓的人並沒有停止腳步。1979年,公司又派人到處尋找各種身材體型的人進行“合身試驗”。於是,每種顏色的褲子都有了45種型號,各種身材、體型的人都能買到合身的牛仔褲。

如今,牛仔褲成了人們最喜歡穿的褲子,深受各個階層、各個年齡階段的人的喜愛。牛仔褲能曆經一百多年而不衰,這跟列維及其後人的善於隨機應變、及時改造產品質量是分不開的。

機會一直都在,而且往往意味著財富,關鍵就看你能不能抓住它。列維抓住了,所以賺了個鍋溢瓢滿。這就是機會,一個具有時間的短暫性、產生的偶然性和發現的意外性等特點的神奇東西,隻有那些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能對情況的發展變化快速作出反應的人,才能及時抓住它。

會賠錢才能賺大錢

經營者都想賺錢,商人想賺錢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要想一輩子隻賺不賠是不可能的。有人賠錢是因為做生意失敗,有人賠錢卻是主動追求的。你肯定覺得,怎麼會有人做生意追求賠本呢?其實,會“賠錢”的人往往也是能賺到大錢的人。

有些人賠錢是因為對市場預測不到位,對實力估計不到位,或者商業運作中出現了失誤,這樣的賠錢需要盡可能避免。作為一個精明的商人,是永遠不會怕賠錢的,因為他們賠錢有道。賠錢的生意經應該是——願賠、敢賠、會賠。

所謂“願賠”,就是確立一個觀點,並不是所有的生意都賺錢,在必要該賠的時候,不要解不開自己的心結。所謂“敢賠”,就是不要害怕賠錢,但製定策略一定慎重科學,多方考察和考慮,以免賠了夫人又折兵。所謂“會賠”,就是要賠得有水平,賠了之後要賺回來,而且賺得更多。聽過“送你一盞燈,請買我的油”的故事嗎?

1894年,美孚石油公司在上海設立銷售網點,廣告語為:“每買一公斤洋油,免費贈送洋油燈一盞。”結果,一年時間裏,美孚公司贈送了87萬盞油燈。

從表麵上看,美孚公司賠大了。實際上,上海人因為得到了洋油燈,迅速淘汰了原先的菜油燈、蠟燭燈,上海從此進入了洋油燈時代,以至於發展成為點燈就得買洋油。

贈送一盞燈,把一錘子買賣變成長久交易。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裏,美孚洋油在上海年銷量就達到900多萬箱。

在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賠錢的買賣。事實上,他們隻是看似賠了而已。前麵賠了,可能後來賺了;這筆賺了,可能那筆賠了。精明的生意人都懂得“盈中有虧”“虧中謀盈”的道理。

某家報紙剛剛創刊,在報紙發行的頭半個月,報社免費向市民發放新報紙,甚至除了贈送報紙之外,還附贈杯子、水果之類的小贈品。如北京的《新京報》,在創刊時走的就是這個套路。看似賠了,其實,一份毫無名氣的報刊初創,如何讓讀者認識這份報紙並喜歡上它呢?免費發放無疑是最好的途徑。

某家推出信用卡業務的銀行,免費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大學的在校大學生辦理信用卡,辦卡附送贈品,而且免去一年近百元的年費。這種銀行的目光就更加長遠了,因為他們懂得211工程重點大學的學生是潛在客戶,是未來消費的中堅力量。

很多人都說:“這純粹是商家‘賠本賺吆喝’,目的是為了推廣自己的產品。”大家說得很對,在很多情況下,經商是要通過打“賠錢”這副牌,來拓展自己的市場的。在世界各國的經營史上,都有一些“以賠求賺”的例子。

1893年,吉列發明了安全剃須刀。為了把產品推向世界市場,吉列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商機,把安全剃須刀按成本價格供應給戰場上的將士。當這些將士用慣了吉列的剃須刀之後,他們不僅成了吉列公司最忠實的顧客,還成為吉列刀片最好的義務宣傳員。

戰爭結束後,吉列刀片跟著盟國將士回到各自的國家,很快被人們所熟知和喜愛。從此以後,吉列剃須刀打開了穩固而廣闊的市場。

吉列是“先賠後賺”,日本還有一個“以賠吸引顧客”的例子。

日本某百貨商店的小林一三,派人到市內所有的飯館品嚐本地人很喜歡吃的咖喱雞,品嚐完畢後,找出了味道最好、最受歡迎的那一家。然後,小林一三立即盛情邀請該飯館到百貨商店來營業。對外,咖喱雞的售價在現價上打六折,對內差額部分由商店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