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洛克菲勒翻然醒悟,對以前所做的事感到深深的悔恨和愧疚。經過痛苦的反思之後,他終於明白了“金錢並不等於快樂”。為了給子孫積福、為了活得快樂一些,他決定將慈善事業作為自己晚年的追求。他先捐獻給美國普通教育委員會1000萬美元,一年後又追加了3200萬美元,這筆資金共為美國南方興建了1600多所中學。得知南方深受鉤蟲病影響後,他又拿出100萬美元,成立了洛克菲勒衛生委員會,成功控製住疫情。
這就是晚年的洛克菲勒,他不再沉迷於聚斂財富,而是致力於追求慈善事業。為了開創一項永久性慈善事業,他成立了洛克菲勒基金會。基金會成立後,曾資助醫療人員向世界範圍內的流行病進攻,包括瘧疾、黃熱病等,後來,還在中國創辦了協和醫院。在這樣的晚年生活中,他終於找到了一直跟他捉迷藏的快樂。
有一次,一個著名的新聞記者采訪洛克菲勒,問他為什麼如此熱衷於慈善事業。洛克菲勒沒有正麵回答,隻是微笑著給記者講了一個故事。
有個富翁,他擁有眾多的財富,一直很幸運。然而,令他煩惱的是,他有一個一天到晚愛唱歌的鄰居,使他患上了失眠症。最後,富翁想到一個好辦法。
一天,富翁把鄰居請到家裏,問他:“你一定很快樂,是嗎?”鄰居說:“是呀是呀,我有一個非常善良能幹的妻子,能不快樂嗎?”富翁問:“你一定也有很多的錢吧?”“很慚愧,一點兒也沒有。不過正因為如此,我才無所貪求。”
“你不希望自己有很多錢嗎?”“有錢當然會讓生活過的好一些,就像您……”最後,富翁說:“那麼,我送你5萬美元吧。希望你謹慎使用,不到萬不得已時不要花掉。”“是的,這些錢一定要好好保存,留到需要時再用。”謝過富翁後,鄰居高興地拿著錢走了。
回到家後,鄰居把這一袋錢埋到了地下。從此,他的快樂也隨著金錢一塊兒被埋掉了。每晚入睡後,他都提心吊膽,生怕有小偷進來挖走了錢袋。就算有一隻貓從屋中走過,他也會嚇出一身冷汗。所以,他根本沒有心思唱歌了。
就這樣,他白天提心吊膽,夜晚草木皆兵。因為失眠和憂慮,鄰居開始感到痛苦不堪。而富翁呢,結結實實地睡了一段時間的好覺。終於有一天鄰居想通了,把那一袋錢還給了富翁,他說:“這令我寢食不安的錢還給你吧,就算給我100萬美金,我也不想放棄我的歌唱和我的睡眠。”
後來,新聞記者發表了題為《金錢與快樂》的采訪。在文章中,有這樣的一段話:“金錢可以買到房屋,但買不到家;金錢可以買到珠寶,但買不到美;金錢可以買到藥物,但買不到健康;金錢可以買到紙筆,但買不到文思;金錢可以買到書籍,但買不到智慧;金錢可以買到獻媚,但買不到尊敬;金錢可以買到夥伴,但買不到朋友;金錢可以買到服從,但買不到忠誠;金錢可以買到權勢,但買不到學識;金錢可以買到武器,但買不到和平;金錢可以買到小人的心,但買不到君子的誌氣;金錢可以買到享樂,但買不到快樂。”
你有權利選擇陽光
如何麵對人生,或是煩惱,或是快樂,這是每個人的權利。對每個人來說,他的態度都是別人無法控製或者奪去的。如果我們能時刻注意這些令自己愉快的事情,我們的心情也會因此變得陽光起來。
很多人都活得很累,或者覺得有些窩囊,他們將原因歸結於各種各樣的外界因素,卻從來沒有認真審視自己的心態。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一個美好的人生,希望自己能一帆風順地生活,希望自己快樂一生。然而,天不遂人願,大多數人在生活中都不如意。如何選擇自己的心態,是決定一個人能否擁有快樂的關鍵因素。同一件事情麵前,你既可以選擇憂愁連連,也可以選擇歡笑開懷。麵對挫折時,樂觀的人往往更有信心,也更容易走出逆境。
約翰是美國一家餐廳的經理,在大家看來,他總是心情特別好。當別人問他近況時,他總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好消息。如果他的員工心情不好時,他就會主動地開導對方,勸他們往好的地方想。約翰這種陽光的心態使他大受歡迎,在他從一家餐廳離職到另一家餐廳工作時,很多員工都追隨其後。
看到約翰一直這麼陽光,他的一個朋友十分好奇,他決定向約翰詢問一下其中的奧妙。他問道:“我一直認為,沒有人能夠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然而你卻是個例外,你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約翰回答說:“每天早上起床,我都會告訴自己,我今天有兩個選擇,我可以選擇好心情,也可以選擇壞心情。我總是選擇好心情。如果有不好的事發生,我可以選擇做個受害者,也可以選擇做個負責任者從中學習。我總是選擇從中學習。每當有人跑來跟我抱怨,我可以選擇接受抱怨,也可以選擇指出陽光的方向,我總是選擇後者。”
這個朋友依然疑惑:“但不是每件事情都是那麼容易做到的啊!”“確實如此,”約翰繼續解惑,“生命就是一連串的選擇,每一件事情都是一個選擇,要選擇如何回應,要選擇處於好心情還是壞心情,要選擇如何過你的生活……”後來,他為他的朋友講述了自己的一段經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