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並沒有去阻止,徐虎在身後也已經早就預料到了這個結果,劉備如果連這個自殺的勇氣都沒有,他也不配在這裏三分天下。
但是他們一開始的計劃並沒有改變,將劉備的屍體收了起來,然後昭告天下,把劉備做的事情全部都捅了出來。
不少人都發覺自己原來受到了欺騙,紛紛指責,所以也沒有人為他立碑,邢道榮默認了這件事情的發生,但是依然打算把它寫到史書的記載裏麵,讓那些史官照史記載。
解決了劉備的問題以後,東吳的方向也有些瑟瑟發抖,因為他們不知道應該怎麼去應付邢道榮。
東吳認為,他們原本還可以找得到盟友,可以玩一個縱橫聯合,但是萬萬沒有想到,邢道榮這麼強大,徹底的以力破巧。
讓其他人都變成了他們手中的棋子,而且手中猛將如雲,他們手底下已經一個能夠帶領大軍進行反抗的人都不存在了。
沒有人才的東吳如果隻依靠地形的話根本無法抵抗,沒有懂得利用地形的人,又談何容易呢?
東吳的孫權頭疼的在原地打轉,他實在是不知道應該怎麼做,隻好問問自己的身邊人,可惜他身邊現在一個人才都沒有,隻剩下一群窮酸的腐儒。
這些人全部都不願意打仗,他們甚至認為,如果這個時候打起來,那就會導致整個城池所有人都被屠殺,百姓都保不住,作為君王,那還有什麼意義?
如果此時此刻邢道榮就站在東吳的現場,那麼,他一定會大笑著說,這不就是曾經劉禪麵對過的一個場景嗎?
按照原本的曆史性,此時此刻的劉禪毫無疑問和東吳是一模一樣。
身邊沒有任何可以用的人才,唯一一個能夠打仗的人,還在外麵,尚且沒有回來,但是並不是沒有一線生機。
現如今的東吳在外還有50萬的大軍,隻要有一個合適的將領,就依然能夠拉起一個反抗隊伍。
可是他們根本就不願意打下去了,每一個人都是主張著投降,如果不是因為劉禪還有一個兒子有骨氣,願意繼續打下去,那麼,整個巴蜀都會陷入一片死寂。
而現在的東吳就是這個情況,所有的人都在說著投降的話語,根本就沒有人願意打下去了。
孫權沒有辦法,隻能夠開城投降,這一次,邢道榮甚至沒有讓別人去接受,讓身邊的魯肅去了,由他親自前往。
魯肅本來就是這個國家出來的人,這個時候卻接受了他們的投降,整個場景都顯得有些詭異。
但是這也是邢道榮故意為之,從孫權開城投降開始,這個世界就完成了徹底統一,再也沒有所謂的三分天下。
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而這一次,邢道榮成為了最終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