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披風踏雪尋聖賢,勇者無敵仁為先(1 / 3)

萬花叢中立著一個身著華服的中年人,靜立如山,神情肅然,低頭望著一朵碩大的玫瑰,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葉昊天快步走了過去,對著真神深施一禮,心中感慨萬千地道:“謝神君成全!服下長生聖果,我的功夫又進了一步,已經進入儒聖第三重的境界。”

真神目光如炬,上下打量了葉昊天一眼,輕“喔”一聲,讚道:“至尊寶鼎,何其妙哉!同樣服下‘生之實’,你我的感悟卻自不同!我以魔身服之,悟出的是製衡與合作;兄弟以儒身服之,悟出的卻是儒功。兄弟說來聽聽,什麼是儒聖第三重的境界?”

葉昊天恭敬答到:“啟稟神君,在下悟通的是生存的‘勇氣’,也就是儒家生命中‘勇氣’人格的建構。孟子言:‘養氣在不動心,不動心在勇,勇在氣。’將‘勇’與‘氣’打造為一個‘勇氣’的概念,這就是我悟通的儒聖第三重境界,更是修儒者浩氣長存的關鍵。”

真神奇道:“勇氣?這跟長生久視有什麼關係?似乎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嘛!

葉昊天坦誠答道:“所謂‘勇氣’,並不是平常所說的有膽量那麼簡單,而是一個生命力攸關的十分嚴肅的問題。充沛的勇氣代表著完美的生命力,增強生命力就意味著增強存在的勇氣。儒家若想浩氣長存,必然離不開‘勇氣’這兩個字。”

真神雙目神光閃爍,微微一笑道:“怎麼?貴派之人缺少勇氣?要不要交我調教一番?我傳他‘極端之謂魔’如何?”

葉昊天歎了口氣,恨得牙癢癢:“近千年來,大儒日漸其少,犬儒日漸其多,修儒者一個個逡巡守舊,膽小怕事,說什麼‘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出頭的椽子先爛’,嘴上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行動上卻是‘各掃自家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麵對強權更是噤若寒蟬,以至於屈身事賊,漢奸頻出……唉!‘勇氣’、‘勇氣’,這兩個字已經十分罕見了。”

真神若有所悟,“嗯”了一聲,道:“你說得不錯。勇氣是可以修煉出來的。魔門修煉的是戾氣,有了戾氣就可以與天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如今兄弟竟能從浩然正氣中修煉出勇氣來,這種勇氣想必與眾不同。”

葉昊天頗為自豪地抬起頭:“不錯。仁者自勇,浩然和平,聚氣胸中,以為氣源。源之不涸,四體乃固。泉之不竭,九竅遂通。乃能窮天地,被四海。中無惑意,外無邪災,浩氣長存,不死不滅。”

真神肅然起敬:“兄弟已臻長存不滅之境了?好生了得!如此出鼎有望矣!”

葉昊天不忘恭維對方:“神君修成神魔合一的功夫,必然也是天尊之體了!”

真神眉頭微皺:“目前還不行,火候還差了些。不瞞兄弟,我遇到難處了。”

葉昊天關切地問道:“究竟有何難處?神君能否說來聽聽?”

真神抬頭望著長生穀四周的高山,感慨不已,說道:“神功進境達到極處,每行一步都很艱難。兄弟還好,尚有前人隻言片語的描述可堪借鑒;我所修煉的神魔合一就更難了,簡直是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躊躇而愁苦!難啊!最難的地方還在於無法保證神魔兩種功力同步增長!”

葉昊天自覺受了對方莫大的好處,不但得回開天神器,還服下蓋世奇珍“生之實”,如果不能投桃報李,未免太過小氣。因此他思前想後考慮了好大一陣,然後道:“在下有個想法,也不知道對不對,想跟神君探討一下。”

真神迫不及待地走近了兩步,用十分熱切的目光瞧著他,等他接著往下講。

葉昊天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緒,緩緩說道:“我聽說,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善補陰者必於陽中求陰。若以魔功為陰,道法為陽,如何方能陰陽並補,在更高的境界達到陰陽平衡的效果呢?”

真神很是急切地道:“是啊!這就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怕就怕陰陽失衡,孤陽上亢,無法保持神魔合一的境界。”

葉昊天斷然道:“神君過慮了!譬如治理國家,要想讓眾多百姓共同富裕,那是極其困難的,必須設法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然後才能帶動另外一部分。又如治療陰陽兩虛之症,不能一開始就陰陽並補,必須先補其一,抬高一端,然後再補另外一端,使其在更高層次上達到平衡。”

真神眼睛一亮,接著又很快暗淡下來,歎了口氣道:“兄弟的意思是說我可以先練魔功,或者先練道法,然後再想法補足另外一分麵,在更高境界上達到神魔合一的結果。這道理我也隱約想到了,隻是沒敢嚐試,問題在於難以把握單練一法的強度,難以達成兩者之間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