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年開春,顧啟賢和薑維的民宿開工整修。

在北京郊區一處水庫旁,有一片三層階梯式小平房。原先就是承包水庫的人開的農家樂,但連年虧損,就決定租出去。這樣不僅有穩定的租金可以賺,還能把水庫裏的魚一部分銷往這裏,是件一舉兩得的好事。

投資人是薑維的朋友,他在近些年興起的“工廠改造社區”項目裏投資了多家主題咖啡廳、狼人殺俱樂部等創意小店。

之所以選擇投資這家民宿,是因為他投資的一個騎行俱樂部,每次到郊區深山裏來騎行,都找不到稱心如意的落腳地,覺得玩得不盡興,就發現了這麼個被荒廢的好地方。

緊鄰公路,群山環繞,綠水相抱,風景秀麗……很有詩意啊。但他投資的店太多,根本管不過來,主要這裏還遠離市區,他的工作重心都在市裏啊,就想找個合夥人。這樣,就促成了薑維這件事。

民宿改造相關的圖紙是顧啟賢找的朋友幫忙。他們多次親臨現場,感受這裏如畫的風景,並多次溝通討論,終於有了初步的設想,便回京畫圖去了。

這段時間,顧啟賢和薑維就在當地建材市場尋找合適的建材和裝修工人,前前後後跑了一個多星期。

顧啟賢這段時間都沒有回家,就在那邊吃住。知道他很忙,鄧佳也沒有過多打擾他,也就每天臨睡前等他電話,這樣才能聊上幾句。

這是他們同居後第一次分開這麼久,說鄧佳不想他那是假的,但她也不想自己成為每天隻會圍著男人屁股後麵轉的女人,她也想有所作為,把人生過得不一樣。這樣將來有一天,她才有故事講給後代聽。

其實鄧佳一直在積累她的人脈,也經常維護那些潛在客戶,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讓她挖掘到一個大項目。於是,她首先和客戶約談了一下,基本有合作意向之後,她才向老板彙報了此事。

剛好老板要去山東出差,就讓她自己跟進這件事。等老板出差回來,鄧佳已經把這個幾百萬的項目談下來,客戶還來公司考察了一下,看了看公司以往的案例畫冊,很是看好這次合作。

鄧佳親自起草了合同,找老板過目,沒問題後就和客戶簽約了。

沒想到鄧佳看上去是個小個子,卻這麼有爆發力,真是不可估量的人才。為此,老板很是高興,立刻召開全體會議,點名表揚了鄧佳,說這樣的員工應該是大家學習的楷模。當場,老板就把鄧佳提拔為了項目經理,讓她全權負責這個項目。

經過兩個月的艱苦奮鬥,這個項目成功告捷,鄧佳身為項目組長,秉公分配項目提成,按工作量和重要程度作為指標,每個人的提成點是多少,都附有小結說明,讓項目組成員都知道誰為什麼拿這個點,基本做到組內無異議。

當然了,鄧佳也知道想讓每個人都滿意那是不現實的,但至少她做到公開透明,問心無愧。後來,老板還把她這種方式推廣到全公司,讓每一位項目組長都這麼做。

到年中的時候,鄧佳已經提前完成項目經理的業務配額,劍指“一千萬送房”這個宏偉目標,真是令很多人羨慕不已。

那天在去洗手間的樓道裏,鄧佳撞見了方芳。她本來想禮貌地和方芳打招呼,誰知道方芳竟然連正眼都不瞧她,還白了她一眼,嘀咕說:“牛氣什麼啊。”

當時鄧佳就懵了,想她哪裏對不住方芳了。後來她想明白了,是方芳嫉妒她,所以方芳心裏氣啊。方芳那麼心高氣傲,怎麼見得她在意的人比她強呢?哪怕一點點都不行。她就是這麼小氣。

鄧佳聽說這半年方芳過得是度日如年,她和孟岩翻臉了,又同處一個辦公室,免不了爭吵。兩個人還互相看不上眼,見到對方跟看見仇人似的,從來不說話。這樣劍拔弩張的緊張感一直縈繞在她們那個小辦公室。

升為項目經理後不久,鄧佳就搬去原來薑維和顧啟賢所在的那間小辦公室了。剛好就在方芳的隔壁,所以她經常聽到她們那屋裏傳來摔東西和罵罵咧咧的聲音,不用看都知道又是方芳和孟岩鬧起來了。

這種事情,怎麼會有人摻和?而且她們的人緣都攪得那麼爛了,看見的人也會遠遠避開,聽見的人也都充耳不聞。倒是有幾次,人事部覺得她們的爭吵影響到其他人工作了,去管過幾次,還分別找她們談了話。

孟岩是老板身邊的紅人啊,人事部同事也不會傻到和她過不去,便隻能找方芳的茬兒。有一次,方芳憋不住火,還和人事吵了起來。

敢在太歲頭上動土,自然沒有好果子吃。後來,人事就聯合會計整方芳,每次都想法設法扣她的工資,而且都有理有據。要是擱在別人身上,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很顯然,他們都是和方芳過不去啊。

方芳那麼精明,什麼看不出來啊,就去找老板鬧。老板最討厭因為這種瑣事來煩他了,可他又對女生心慈手軟,就象征性地找人事了解了下情況,結果也就那麼不了了之了。

因為這個,方芳就辭職走了。

又少了個項目經理,鄧佳手上的活就更沉重了。好在沒多久,公司就返聘了一位老資格的項目經理,也姓顧,大家都尊稱他為顧老師。他是公司最年長的同事。顧老師來後,主導了不少好項目,他的方案一向以嚴謹著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