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淩晨6時。
太陽似乎沒有看到中國發生的地震災難,似乎沒有看到廣元大地仍在不停地顫動,似乎沒有看到廢墟下罹難的靈魂和求生的性命,終於蹣跚地爬上了煙塵繚繞的山頂,趕走了漫長的黑夜。
廣元城剛剛搶修恢複了通訊和供水供電,疏通了交通。這座遭受地震襲擊、一夜戰栗的城市,盡管遍體鱗傷,奄奄一息,但是她仍然頑強地支撐著疼痛不堪的軀體,在冉冉升起的朝陽中,同她的主人們一道去迎接新的一天。
市局指揮長餘建從袁家壩救災現場返回市局,在顛簸的車上,通過無線對講機,從指揮部辦公室了解到全市公安民警在救援前線傳回的最新情報:
青川縣是全市遭受地震災難最慘重的極重區,震級和裂度跟北川一樣,縣城已是一片廢墟。全縣70%的房屋倒塌,其餘的都是開裂欲墜的危房。有2萬多名群眾被掩埋在廢墟泥石中,近20萬人無家可歸。同時,進
入青川的劍青路、國道213、青平(武)、青文(縣)四條道路全部中斷,通訊、供水、供電設施徹底毀壞,絕大部分食品、物資被埋在磚石瓦礫中。餘震頻繁,山體滑坡。青川陷入孤立無援的恐怖境地。
其他4縣3區城鎮約有50%的房屋被震成危房,鄉村小學和農房垮塌嚴重,傷亡和被困群眾分散在交通不暢的山上、河溝,救援困難很大。
餘建及時將情報向市委書記、市抗震救災指揮長羅強和省公安廳作了彙報,並報告了全市公安民警、武警、消防官兵緊急援救青川的整體部署,得到了羅強同誌和省公安廳領導的高度讚揚。
餘建遙望青川,想到廢墟下被掩埋的同胞,想到風餐露宿的無數災民,想到孤軍奮戰的青川人民,想到救援現場舍生忘死的戰友們,他更是揪心地痛。
他不知疲勞,不知饑餓,立即驅車奔向竹園前線指揮所,他想及早踏進青川那片悲泣呻吟的土地。
舍身救親人
生命的呼喚
13日清晨7時,木魚小學的救援現場奔來了越來越多的救援人們。有的學生家長從四、五十裏外的山村趕來,有的學生親戚從附近的沙洲鎮和騎馬鄉奔來,山上跑來的災民也雲集在學校操場,已擁來四五千群眾。斷垣殘壁下的學生在拚命地掙紮,在淒慘地呼救。有的家長撲在廢墟上悲慟欲絕地呼喊、尋找自己的孩子。
縣局副局長王興德和民警們安慰家長、維持救援秩序。張家和命令張所長等10名民警在鎮上倒塌的房屋中找來10根粗大的木椽,撐著還有縫隙的水泥板和梁柱,防止餘震造成再次下塌,讓生還的學生不再受到傷害。他指揮著挖掘機小心翼翼地吊走表層的水泥板,逐層營救。
市局指揮部派出的突擊隊徐成軍等4人來到現場,他們找到滿身泥土、一臉灰塵,手和腳都掛了傷的張家和。徐成軍上前緊緊握著他那粗大的手,兩位年近四十的漢子,雙眼滿含淚花,都哽咽著說不出話來。
徐成軍向張家和傳達了市局指揮部命令和指揮長餘建的問候。張家和洪亮的聲音略帶顫抖:“請轉告市局黨委,青川發生了曆史罕見的特大地震災難,全縣公安民警、武警、消防官兵在第一時間急赴各個重災現場。我們一定按照市局指揮部和縣指揮部的命令要求,不怕犧牲、不怕疲勞、爭分奪秒救人,無私奉獻抗災!”
這時,跑過來一位中年婦女,她頭上滿是血漬,右手大麵積砸傷,也浸滿了血,穿著掛破了的單衣。她在張家和麵前“撲通”一聲跪下,聲淚俱下:“張局長,在昨天地震中我家房屋垮了,孩子他爺爺、奶奶和爸爸都被埋在下麵,永遠起不來了。隻剩下我和女兒了。”
張家和忍著悲痛和淚水蹲下去扶起她:“大嫂,起來吧!許多人都痛失了親人,我們活著的人都要堅強。”
“你救救我的孩子吧,她在水泥板下還活著。”她拉著張家和的手走到垮塌的教學樓北邊廢墟前,指著扒開的小縫隙:“張局長,我女兒倩倩就在裏麵,她還活著。”她蹭下去,嘴對著縫隙:“倩倩,警察叔叔來救你了,你要堅持住。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在等你回家。”說完她的眼淚止不住地往下流。
張家和觀察到倩倩被埋在底層牆角的小縫隙中,上麵有三層樓的水泥板亂七八糟地堆著。縫隙口有兩塊斷梁和磚撐著。張家和命令熊映武找來了鋼釺,把磚頭撬開了,露出了約有30公分高的洞口,他看到倩倩和兩個女同學相擁在一起,她們的雙腿被水泥板壓著,前麵還橫著一張碎爛的水泥板。熊映武對倩倩說:“倩倩,你要勇敢地堅持呀!”
倩倩使勁地扭動了一下頭,露出沾滿灰土的圓臉,睜開明亮的大眼睛:“叔叔,快救救我們。我想喝水。”
張家和命令兩名幹警冒著危險到街上垮塌的商店裏找來了20多瓶飲料和礦泉水。
女民警王燕跑過來,向張家和請求道:“張局,我來陪倩倩同學說話,給她遞水喝。”
這位22歲、警齡剛一年的王燕,也是通宵未眠,一直在救援現場跟鎮醫院的醫生忙碌不停地救護搶救出來的受傷學生。她那得體的警服已被汗水和沙塵浸泡成了另類色彩;她那美麗紅潤、白皙、充滿青春活力的臉龐上,布滿了淚水、汗水和灰塵的印漬;她那高挑勻稱的身姿顯示出英武不屈的女警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