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7月6日,一場罕見的特大洪水襲擊了川北重鎮——廣元市。嘉陵江洪水位比1981年特大洪水高出18米。瘋狂的洪水掃蕩了廣元城、朝天鎮、劍閣縣城和沿途區、鄉場鎮的四十八條街道和上百萬畝農田……
在國家、集體財產遭受嚴重損失,人民生命財產受到嚴重威脅的關鍵時刻,廣元市公安幹警、武警官兵、消防指戰員奮力抗洪搶險,展開了人與水的搏鬥,經受了生與死的考驗,表達了同人民群眾血肉相連的深厚情感,譜寫了一曲可歌可讚的壯麗詩篇!
洪災前夕
7月6日下午2時,嘉陵江上遊陝西寧強、略陽和川北廣元一帶,暴雨攜著雷電、狂風傾瀉如注。霎時,天昏地暗,山洪暴發。嘉陵江江水滾滾,廣元城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這天中午,市中區公安分局幹警譚月文,遵照市公安局局長馮澤文的安排,在廣元城下河街觀察水情。狂風撕爛了雨傘,暴雨濕透了警服,他仍然全神貫注地記錄著水速、水位……
嘉陵派出所管段女民警王致秀,冒雨到廣元城上河街向居民預報:立即做好防洪準備。不少人半信半疑。
下午3時,市公安局原定召開黨委會。會議剛開始,副局長胡仕華從江邊趕回:嘉陵江洪水已越過警戒線。局領導果斷決定:公安、武警全力以赴,抗洪搶險,組織“藍盾行動”。當即成立了“廣元市公安、武警抗洪搶險指揮部”,由局長馮澤文、副局長胡仕華,市武警支隊政委陳永智任正副指揮長,下設搶險隊、交通隊、巡邏隊、內衛隊和指揮部辦公室,製定了分片負責、確保重點、杜絕事故、協同作戰的行動方案。指揮部辦公室及時將“藍盾行動”部署傳達到各縣(區)公安局、公安分局。
“藍盾行動”的電波穿過雷雨,在秦巴山麓上空頻頻傳遞……
特急警報
下午4時,雨住日出,熱氣蒸騰。嘉陵江洪水咆哮著、奔騰著,迅速上漲。洪水位離1981年特大洪水還有3米,市局指揮部發出了抗洪搶險的特急警報。
全市1872名公安幹警、武警官兵迅速奔赴各自崗位。幹警們用喇叭、用口喊向群眾報告特大洪水來臨的信息。
市中區分局嘉陵派出所所長和指導員帶領幹警到上、下河街,挨家逐戶地報警,動員群眾搬家、疏散、轉移。
警燈閃爍,警笛長鳴。滿載著公安幹警、武警官兵的96輛警車馳騁在街道、郊區、橋梁、公路、重點工程、物資倉庫等要害部位。
一場人與水的搏鬥拉開了戰幕!
抗洪搶險
下午5時。洪水像發狂的猛獸,越過1981年特大洪水線,繼續上漲。洪魔吞噬了街道、商店、房舍、農田……
城區部分通訊中斷,交通阻塞,人群騷亂,各方告急。
人們始料不及,一萬多名群眾被洪水圍困。
呼救聲、詛咒聲、房屋倒塌聲、洪水嘶叫聲交織一團,構成了一幅悲壯激烈的洪災圖景。
市局指揮部利用公安無線電台,及時報告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廳,指揮全市公安幹警、武警官兵奮力抗洪搶險!
“警察來了,我們有救了”
位於廣元上遊45公裏的朝天鎮,洪水位比1981年高出3米多,街道、平房全被淹沒,區委、區政府和區公安分局的辦公、宿舍樓被淹到3樓。數百名職工、群眾被洪水逼上了房頂,在滔天的洪峰中發出絕望的呼喊。分局局長劉德懷帶領幹警維持秩序,搶救群眾。他們急中生智,抓起漂浮的木料,紮起木筏,拴上牽繩,冒著生命危險劃向房頂的災民。群眾看到浪濤中漂來的木筏和閃光的警徽激動地呼喊著:“警察來了,我們有救了!”
木筏快靠岸時,蘭雲明、羅陽海等7名幹譬,站在齊頸的激流中,抬著木筏,讓群眾從上麵撤退。1小時內,他們救出了即將被洪水卷走的70名群眾。
廣元城蜀門北路二宿舍和周圍居民住宅,10分鍾內被洪水淹沒1米深。有的在搬遷途中被洪水阻隔,有的財物被洪水卷走,有的被洪水封在屋內。市局和武警支隊搶險隊的50名幹警,迅速衝進洪水中,叫醒了因上夜班正在午睡的職工,背出了10多個老人和小孩;抬出了10多台彩電、冰箱。市局幹警餘華忠、張天武打開一個居民的房門,屋裏已進水一尺多深,床上還躺著一個癱瘓的中年婦女。她見警察來了,搖頭擺手說:“快去救他們,不要管我了。”他倆說:“這是我們的職責。”連床將她抬出來。
嘉陵江水倒灌南河,廣元城位置較高的東幹道也進水1米深,南河壩一片汪洋。南河村四百多名群眾被困在房頂上、樹尖上,市局副局長胡仕華立刻帶領30多名公安,武警戰士。調去4隻木船,救出了200多名群眾。東壩派出所民警何通信帶領3名治安隊員,泅水300多米過南河,安慰群眾、維護秩序。他們用鐵駁船救出了圍在房頂上的105人,搶出了價值10多萬元的群眾財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