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曆史學家麥考萊曾在寫給一個小女孩的信裏說道,如果有人要我當最偉大的國王,一輩子住在宮殿裏,有花園、佳肴、美酒、大馬車、華麗的衣服和成百的仆人,條件卻是不允許我讀書,那麼我絕不當國王。我寧願做一個窮人,住在藏書很多的閣樓裏。

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書的滋養,在閱讀中,我們的視界更加開闊,我們的智慧得以沉澱。正像莎士比亞所說的一樣,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

可書海無涯,讀書需要勤奮,更加重要的卻是選擇。在一個什麼都崇尚速度、快餐文化比比皆是的年代,我們不妨打開國學的寶庫,從古代先賢那裏擷取更為古樸和本源的精神力量。在這裏我們要向大家精心推薦《論語》、《孫子兵法》、《菜根譚》,我們將其謂之以“成長三書”,即成長路上必讀的三本書。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當這句話出現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的時候,全世界華人及所有使用漢字的民族,都在同一時間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博大和真誠。有一位日本學生寫信給她的中國老師:“不知道不懂得漢字的西方人是否能理解我的心情,當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還是流淚了。衷心希望日本和中國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希望全世界和平永存。願老師的國家日益昌盛!”讓人產生如此美好情緒的這句話,就是出自《論語》。

我們從小學習的很多詩文短句都是來自於《論語》,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我們的父輩祖輩,也和我們一樣從小誦讀著《論語》長大,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再讀《論語》,既是青年人明智的選擇,也是了解華夏文化的第一步。

在中華曆史上,文有孔子,武有孫子。拿破侖在滑鐵盧失敗後,無意看到傳教士翻譯的《孫子兵法》,痛心地說:“如果20年前就能讀到這本書,曆史將被改寫!”現在,當成長路上的我們讀到《孫子兵法》,相信我們的人生也將會被改寫。孫子的謀略和處事智慧,同樣是生活中需要研習的必要課程。

中醫講求平衡,開出一味性烈的藥,就要再添一味性淡的加以中和,這就是明代洪應明所著的《菜根譚》。《菜根譚》行文簡練明雋,說理淺淡卻教人回味無窮,可謂字字珠璣,是青年人養性育德的最佳讀本。

《論語》讓人有謙謙君子的風範,《孫子兵法》讓人有深謀遠慮的智慧,《菜根譚》讓人有仙風道骨的灑脫。

本書精心選取了三本書中適合青年人學習的精要之句,用平易曉暢的語句加以解釋,並融合古今中外的名人故事、智慧典故等,使我們的閱讀更加輕鬆,視野更加開闊。我們希望青少年不僅能夠體會到國家經典的博大和深遂;更能將前人的智慧用在處理生活裏的種種問題上,開創出自己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