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古代戰爭篇(4)(3 / 3)

“難道赫梯人又造出什麼新的武器?”

等赫梯的使者恭敬地向拉美西斯二世呈上那閃閃發光的銀板時,拉美西斯二世震驚了。這是赫梯人刻在銀板上的戰爭和約。銀板的開頭刻有:“偉大而勇敢的赫梯人領袖哈圖西裏斯”“偉大而勇敢的埃及統治者拉美西斯”,下麵則是和約的詳文:“確立兩國間的和平;互相信任,永不交戰;一國若受到其他國家的欺淩,另一國應出兵支援。”條約還規定了任何一方都不許接納對方的逃亡者,彼此保證互有引渡逃亡者的義務等條款。拉美西斯二世深受感動地接過了這塊銀製字板,表示接受赫梯人提出的和平條約。條約簽訂後,赫梯王還將長女嫁給了拉美西斯二世,進一步鞏固了雙方的同盟關係。

那份刻在銀板上的條約使埃及和赫梯兩國之間的和平維持了好幾百年,也為此後人類曆史上的一切戰爭找到了一種和平解決的形式,那就是締結和約。

這使得人們免於遭受無休止的戰爭帶來的更大的傷害和破壞,也能夠更好地享受現代文明帶給我們的豐厚成果。直到今天,仍然沒變。

“溫泉關戰役”——防守經典戰

波斯的勸降和希臘的團結波斯王大流士一世死了以後,他的兒子薛西斯登上王位。薛西斯為實現父親的遺願,發誓要踏平雅典,征服希臘。為此,他精心準備了4年,動員了整個波斯帝國的軍力。在這個戰役發生之前,波斯派遣了使者團進入希臘,勸說各個城邦放棄抵抗,臣服波斯帝國。波斯的使者代表甚至無恥地聲稱“我們隻需要你們的水和土地(earthandwater)”。希臘城邦都沒有屈服,雅典直接把波斯使者扔進了深坑,而斯巴達則把前來的使者扔進了一口大井,說井裏有的是水和土,並且嘲諷地建議井底的波斯使者嚐試自力更生,挖條通道解救自己。

此後,薛西斯再次派出外交使節說服其他希臘城邦,但是卻不敢派人前往雅典和斯巴達。而希臘的城邦卻在這兩個最強大的城邦領導下團結起來,公元前481年所有的城邦在科林斯召開了聯盟大會,組成了希臘城邦聯盟(Confed鄄erateAllianceofGreekCity鄄states),使得在麵對強敵之時可以統一分配各城邦軍事力量,依照需要派遣到各個戰略要點。希羅多德稱這個暫時的軍事同盟為“姿姿濁淄著”,意即“宣誓的希臘人”。雅典和斯巴達是這個聯盟的領袖,但是所有軍事行動必須由所有城邦商討後決定。而曆史上這個同盟的內部機製很少有記載,大約有70個城邦派出了代表參加了這個戰時同盟。

波斯人的到來公元前480年春,波斯全軍齊集小亞細亞,分海、陸兩路,向希臘進發。

波斯大軍走到赫勒斯邦海峽(現在叫達達尼爾海峽),薛西斯下令架橋。大橋很快架設起來,是兩座索橋,埃及人和腓尼基人各造一座。橋剛修好,忽然狂風大作,把橋吹斷。薛西斯大為惱怒,不但殺掉了造橋的工匠,還命令把鐵索扔進海裏,說是要把大海鎖住。還命人用鞭子痛擊海水300下,懲戒大海阻止他前進的罪過。他的自命不凡和目空一切,由此可見一斑。

當然,橋最後還是造好了。不過由索橋變成了浮橋。工匠們把360艘戰船整齊排列,用粗大的繩索相連。船上用木板鋪出兩條路,一條走人,一條走騾馬。浮橋的兩邊又裝上欄杆,以免人馬墜入海中。

這支波斯大軍用了整整7天7夜才全部渡過海峽。有個親眼看到了這一切的當地人,驚恐地說:“宙斯啊,為什麼你變為一個波斯人的樣子,並把名字改成薛西斯,率領著全人類來滅亡希臘呢?”

勸搖降渡過赫勒斯邦海峽後,波斯大軍迅速席卷了北希臘,於當年七八月間來到了溫泉關,關口極狹窄,僅能通過一輛戰車,是從希臘北部南下的唯一通道。

波斯大軍在溫泉關不遠的平原紮下大營以後,薛西斯首先展開了心理攻勢。他派人捎信給希臘守軍,說波斯兵多得數不清,光是射擊的箭矢就能把太陽遮住。

勇敢的斯巴達人根本沒有被嚇著,他們嘲笑說:“那太好了,我們可以在陰涼裏殺個痛快。”

過了兩天,薛西斯又派人去打探希臘人的動靜,回報說希臘人把武器堆在一邊,有的梳頭、有的做操,絲毫沒有打仗的樣子。薛西斯大為奇怪,問詢知情者後方知,戰前梳頭是斯巴達人的習慣,意味著將要玩命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