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錢時,蘇魚就跟魯大師筆下的孔乙己數大錢一樣,把錢都放在桌麵上,用手指一個一個撥著數,看的沈沅清眉角一抽一抽的。

臨走蘇魚還笑嗬嗬的說沈沅清有空可以去自己的茶棚吃茶,自己請客,不用錢。

雖然美男銅臭,可這服務不錯,字寫的真是一個工整,尤其茶幡上的“茶”字帶著一股飄逸瀟灑的意味,小字也許許多人能寫的整齊漂亮,但大字未必能寫好,所以寫大字才能體現一個人的書法功底。

自己這茶幡是給沈帥哥打廣告了,早知道應該再讓潤筆費便宜點了。

蘇魚把水分成白水和茶水,白水一碗水1文,一壺水五文,茶水一碗水2文,一壺水10文。

茶葉肯定都是茶葉沫子煮的,這年代茶葉多貴啊,自己怎麼會用好茶呢。

不過蘇魚的茶水跟別的茶攤的不一樣,別的茶攤是直接把茶葉沫放進壺裏一塊煮,喝茶的人喝水時,時不時得學羊駝吐口水,吐出嘴裏的茶沫。

蘇魚則會用一塊紗布,把茶葉沫包起來再煮,跟現代茶包一樣,這樣的話,路人喝茶時,就不用時不時跟魚吐泡泡一樣吐茶葉沫,最最主要的是,這樣茶葉就不會浪費,可以多煮幾次了,蘇魚是把勤儉節約落實到了實處啊。

蘇魚還自己設計了燒水的爐子,爐子台麵特別大,不過火口隻做了兩個小口剛好放下燒水壺。

火口可以用鐵蓋蓋著,如果燒水的話,就拿去鐵蓋,水開後就用鐵環蓋住密封。水壺可以放鐵蓋或者爐麵上保溫,旁邊還放著涼白開。

茶水燒的特別濃,要茶水的話,用白水勾兌就可以了,省的一壺一壺的燒茶水。

第一天開業,蘇魚一上午就忙活燒水了,上午路過的人都是急匆匆路過,沒一個客人。蘇魚也不急,趕路的人都是等著中午要吃幹糧時,才要喝水,上午沒人正常。

快中午才有人路過時看了蘇魚的茶棚一眼。

蘇魚一看有人探看,就開始招呼生意了,蘇魚前世做銷售,知道許多人在買賣時都會糾結,這時候就體現銷售的助推作用了,幫顧客做決定。

“客官,要不要來茶棚歇歇腳,這離驛站還有三十裏地呢,現在可以來喝水歇一歇再趕路不遲。”

這人一聽,還需要半天路程,也就不急這一時,順腿走了過來,坐在長凳上

“老板娘,你這茶水怎麼賣”

生意上門,蘇魚熱情的介紹起來,這人就順勢要了一碗熱茶水,不管生意大小,有生意上門就是好兆頭。

這開頭客來了,陸陸續續就有人自動的來茶棚喝水。散客一般都一碗水的要,兩三個人的就會要一壺水,大部分都是用水就著幹糧。

古代的幹糧就跟蘇魚當初做的喜餅似的,甚至還不如蘇魚的幹糧,因為一般是高粱麵為主,現在也沒有什麼精細加工,名副其實的粗糧,體現就在幹咽辣嗓子,不喝水很難下咽,這有熱騰騰的茶水兌著幹糧還是比較好入口的,所以午飯時間茶棚就人滿了。

有的沒凳子的,就在路邊蹲著喝水,甚至有著急趕路的,都不坐著歇腳,要了水,端起來一口氣喝了,繼續騎馬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