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老太伸出雙手衝向了我

我沒想到更叔帶我來到了鄉下。這是豫城郊區的一個村子,車子到村口都過不去。更叔讓我看著一個箱子,自己先去了裏麵。

一直以來下鄉都是更叔自己去的,這一次不知道為什麼他喊上了我,並且一臉嚴肅的說無論今天看見什麼事都要守口如瓶,尤其不能跟陳牧說。

鄉村不像城市,雖然天剛擦黑,但是四周已經一片安靜,我孤零零的守著麵包車,要不是前麵還有幾家亮著燈的人家,還真有一種自己被世界遺失的感覺。

我的目光落到了更叔的箱子上,這個箱子是一個老式皮箱,並不是什麼古物寶貝,但是它卻是更叔的寶貝。每次下鄉,他都會帶著這個箱子。曾經有一次陳牧想看看箱子裏是什麼,卻被更叔狠狠罵了一頓。我凝視著箱子,不禁伸手撫摸了一下,就在我不自覺的想要啟開箱子暗扣的時候,外麵傳來了更叔的喊聲。

“下來。”更叔站在不遠處,手裏拿著一個手電筒,對我晃了晃。

我慌忙拎著箱子下了車。

更叔接過我的箱子,然後向前走去,邊走邊對我說,“一會你跟著我,一句話也不要說。”

“好的。”我點了點頭。

走進村裏穿過幾條漆黑的小道,轉過一個彎,我們到了一家燈火通明的人家。我一眼就看到了那家門口兩邊豎著兩個紙人和一匹紙馬,門頭上還掛著白色的素花。

這是豫城典型的白事裝飾,隻是奇怪的是卻很安靜。

門口站著一個男人,表情木然,手裏拿著一把帶著黃穗的桃木劍。看見更叔,他立刻迎了上來。

“人都走了嗎?”更叔問。

“都按照你說的準備好了。”男人點點頭。

“這是我店裏的夥計,年輕人,陽氣旺,讓他和你在外麵吧。”更叔介紹了我一下。

“帶什麼物件的?”男人看了我一眼問。

“奶奶個腿兒,這是小夥計,不懂行的。”更叔瞪了他一眼,走了進去。

男人衝著我笑了笑,沒有再說話。

這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宅院,中間是堂屋,兩邊是客房。按照豫城習俗,老人去世,都要在堂屋守靈三天。院子裏搭著靈棚,上麵堆滿了各種紙人紙紮。

我和那個男人跟著更叔走到了左邊的客房,然後將他手裏的桃木劍遞給我,“你拿好這個,要是有什麼東西,揮下就行。”

更叔抬頭看了他一眼,“奶奶個腿兒,不是說了他是不懂行的,自己拿著自己的。”

我坐到了更叔麵前,他打開了那個箱子,從裏麵取出了一個東西,竟然是一把扇子。隻一眼我就被扇子吸引住了,這絕對是個好東西。首先扇骨是漆黑色的,類似象牙又像是黑玉,扇麵是布帛卻又比布帛細膩。

“這就是靈骨扇?果然是好東西啊!”那個男人似乎也是第一次見到更叔的扇子,目不轉睛的看著,嘴裏嘖嘖稱奇。

“辦正事了。”更叔一把收起扇子,站了起來。

客房就剩下我和那個男人了。我們開始有一搭沒一搭的聊了起來。男人叫侯三,也是一個古董商人,不過平常都是自己去鄉下收貨,碰到合適的再轉給更叔,從中賺點差價。今天的事情,在侯三的敘述下我漸漸明白了過來。

這個村子叫前章村,村裏祖上大多人是從陝西遷過來的。要知道,陝西那可是風水寶地,所以祖上藏了不少好東西。其中價值最大便是慈禧太後的四顆夜明珠。

眾所周知,慈禧太後崩於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隨即被殮入早已準備好的金絲楠木大棺之中。1928年,孫殿英手下的兵匪悍然盜掘了慈禧陵。將金絲大棺劈開,兵匪們發現慈禧太後竟然像是睡覺一樣,栩栩如生。根據孫殿英回憶,慈禧之所以能夠肉身不腐,因為她的嘴裏含有一顆價值連城的夜明珠。對於這顆夜明珠並不是隻有一顆,據說在慈禧的鳳冠上一共有九顆夜明珠。

1900年6月,八國聯軍的侵略軍人侵北京,慈禧太後不準許人民反擊侵略者,而是大搞賣國活動,從鳳冠上取了四顆夜明珠送與外國人,求他們退出北京。當時辦事的大太監李蓮英不在身旁,叫一個姓王的宮女送往西門賓館,交與李鴻章派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