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好手法和身法之後,賊王又將我的舅爺爺帶到一片無人的空地上,說:“為師要傳授給你的第三招,就是扔石子。”
舅爺爺以為自己聽錯了,問:“扔石子?”
賊王點點頭說:“不錯,就是扔石子。你可別小看這扔石子的技術,這可是為師教給你的最後的保命絕招,千萬要用心學好。”說完他蹲下身,左右兩手各從地上撿起兩枚石子,右手輕輕一揮,兩枚石子便飛出三丈開外,“叭叭”兩聲,一先一後掉落在地,緊接著左手的石子也扔了出去,一前一後落在右手兩枚石子前麵。
舅爺爺說:“不就是扔石子嗎,這有何難?”也撿到兩枚石子,揮手扔出,石子飛出兩三丈遠,“叭”的一聲,同時掉落在地。
賊王搖頭說:“這扔石子看似簡單,實則頗有講究,每隻手中的石子不能同時落地,也不能間隔太久,前後落地應相距一尺餘遠,兩手四石落地後要正好連成一線,不但落點距離大致相等,連落地時發出的‘叭叭’聲也要間隔相等,富有節奏,前後呼應。要扔好手裏這四枚石子可不比練好手法身法容易呀。”
舅爺爺撇撇嘴說:“扔個石頭也要這麼講究,可是這跟咱們出去幹活兒有什麼關係呢?拿石頭打狗嗎?”
賊王微微一笑,道:“天機不可泄露,你隻管練好,用時便知為師所言不虛。”
舅爺爺雖然心不甘情不願,但卻不能忤逆師父的意思,撿了一大堆石子放在腳下,“叭叭叭”地開始練習起扔石子來。可這一隻手掌裏同時拋出的兩枚石子,落地時要想分出個先後來,還真不是件容易的事。舅爺爺又苦練三個月,兩隻胳膊都練腫了,才總算達到了師父的要求,兩隻手裏的四枚石子扔出去,“叭叭叭叭”,響得極有節奏。
賊王含笑點頭,說:“三招你都已經學會,為師今天再傳你一件寶貝,你就可以出師了。”說著拿出一個小布袋,鄭重其事地交到舅爺爺手裏。舅爺爺打開布袋一看,發現裏麵竟然裝著他平時練習用的十二枚石子。
賊王說:“為師今天傳給你的,並不是普通的石頭,而是十二顆救命石。從現在開始,你要將這個小布袋貼身藏好,一刻也不能離身,哪怕是吃飯、睡覺、洗澡都不能丟開。記住,石在人在,石失人亡。”
舅爺爺點頭應著,心裏卻頗不以為然。
舅爺爺出師之後,便開始跟著賊王師父闖蕩江湖。不過如今的舅爺爺,
早已不是當初在街頭專偷路人的小混混了,他遵從師父教誨,立誌要做一位劫富濟貧的俠盜,所以作案時專挑那些為富不仁的有錢人下手。偷盜所得,二分自取,八分濟貧。久而久之,老百姓便給他取了個“妙手盜俠”的綽號。
民國三十二年冬,鬼子兵打進了城。城中一時間血雨腥風,人人自危。翌年二月,八路軍一個團的兵力從水陸兩路攻城未果,傷亡慘重。
這一天傍晚,舅爺爺和賊王師父正在家裏烤火,忽然從虛掩的大門邊閃進來一名漢子,身著舊布棉衣,頭戴氈帽,一副農民打扮,但腰杆卻挺得筆直,雙目炯炯有神,進屋後衝著賊王一抱手,道:“敢問您老可是滿天星滿老先生?”
賊王自火堆邊站起,上下打量他一眼,猶疑著問:“您是……”那漢子爽快地自報家門:“在下姓趙,名叫趙震南。”賊王就吃了一驚,問:“可是城外的八路軍團長趙震南?”趙震南說:“正是在下。”
賊王肅然起敬,忙將大門掩上,回身將他讓到火堆邊坐下,道:“小老兒久仰趙團長威名。不知趙團長寒夜前來,所為何事?”趙震南道:“在下喬裝進城,是想請老先生師徒給咱們八路軍幫個忙。”賊王“哦”了一聲,道:“八路軍有事,派人傳個話來,小老兒莫敢不從。趙團長身負抗日重任,又何必冒險進城,親身涉險?”趙震南道:“欲請前輩出馬,唯有親臨,方顯誠意。”
賊王就道:“趙團長有事請講。”
趙震南說:“最近咱們八路軍跟日軍打了幾場大仗,我軍傷亡慘重,許多傷員急需救治,有一種叫作盤尼西林的藥,對控製傷口感染非常有效,是我們急需的藥品。但是現在日軍封鎖了外圍水陸交通,外地西藥根本運不進來,現在隻有一個地方能搞到這種藥,那就是日軍設在城中女子中學的戰時醫院的倉庫。可是日軍醫院戒備森嚴,一般人根本無法靠近。”
舅爺爺已經聽明白了,問道:“您的意思,是叫我和師父去偷盤尼西林,是嗎?”
趙震南點點頭說:“趙某想拜托兩位的,正是此事。隻要有盤尼西林,咱們八路軍的許多重傷員都有希望救活。”
賊王沉吟道:“為國分憂,義不容辭。這個任務,咱們師徒倆接了。”
趙震南握緊他的手,連聲道謝。又告訴他們,這種藥是一種粉劑,用一
個小小的玻璃瓶裝著,一般存放在紙皮箱子內。因為藥品是美國藥廠生產的,所以紙皮盒子上寫的都是英文名稱Penicillin。藥品到手之後,八路軍自會派人到此接應。離去的時候,趙團長挺直身板,朝師徒二人敬了個標準的軍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