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關於賀望東這個人物的設定,是受到了梅原猛[3]先生的啟發。據他推測,到中國大唐留學的僧人定慧[4],很有可能是孝德天皇的兒子,廉足為了避免中大兄皇子[5]的猜忌,讓定慧出家做了和尚,還把他送到了中國。這種情況倒不是不可能。當然,賀望東並不是定慧。相傳定慧於天智四年(665年)去世,而賀望東第一次出場是在靈龜元年(717年),前後相隔五十多年。
1972年10月,我去了一直憧憬的地方——古時的長安、現在的西安。比起八世紀時的長安,現在的西安規模要小得多。殘留下來的城牆,據說是明代建造的,充其量不過比唐皇城稍大一點兒。所幸的是,一千三百年前就屹立著的大雁塔依然還在。根據大雁塔的位置,我在西安的現址之上重新畫出了唐代長安的範圍。
現在的西安市區,隻包括唐代的皇城及其東側的永興、崇仁各坊。我住的“人民大廈”飯店,差不多就位於永興坊的界內。左金吾衛也在永興坊,本書中出現的矮子遙大鯨等人就常聚集在此。而當年弦歌喧鬧、浪子流連的平康坊的花街柳巷,大抵位於西安城的東南角上,隻是空氣中再也尋不到大唐的歌舞與脂粉的氣息。雜技與舞蹈等演藝場集中的西市,在如今的桃園一帶。
玄宗皇帝令人建造的興慶宮,現在是一個公園,仍以“興慶”為名。在它南麵的道政坊和東市的一部分,則成了交通大學。我還參觀了這所大學的物理學教室和計算機室。古都與計算機的結合,使我頗感新奇。
我在西安停留了四天三夜,腦海中湧現出種種關於古都、大唐的遐想,卻又一時理不出個頭緒。若說是為了使自己的夢有所寄托而寫成此書,那麼既然到了夢寐以求的地方,也該稍作休憩了。若將來能將在西安的種種遐想理出頭緒,形成新的長安夢,那麼賀望東或許會回來。
陳舜臣
[1]羅伯特·漢斯·古利克,荷蘭漢學家、東方學家、外交家、翻譯家、小說家,中文名為高羅佩。
[2]又名《武則天四大奇案》《狄梁公全傳》,成書於清末時期的長篇公案小說,作者名已佚,共六卷六十四回。
[3]梅原猛:日本哲學評論家。1948年畢業於京都大學文學部,在日本精神史、古代史、文學、宗教等領域頗有造詣。他以佛教為中心,對日本人的精神性所進行的獨特研究被稱為“梅原日本學”。
[4]定慧:即藤原真人,法號貞慧,又寫作定惠。
[5]中大兄皇子:即天智天皇,日本第三十八代天皇。他推行了大化改新,頒布了《近江令》,使日本開始走向法製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