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無論工作多麼難做,你都要堅持下去(2 / 2)

法國啟蒙思想家布封曾說過:“天才就是長期的堅持不懈。”達爾文二十年如一日的研究生物學,無論在風急浪高的考察船上,還是在條件簡陋的實驗室裏,他始終堅持不懈,最終發現了生物進化的規律。門捷列夫在各方人士反對他研究的情況下,仍堅持不懈終於製定了完備的元素周期表,還有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的提出,孟德爾遺傳規律的發現,哪一樣不是長期堅持不懈的結果?貝多芬失聰後依然堅持不懈,創作出了偉大的《命運交響曲》……

對於很多人而言,他們都做過“登天”之夢,但真正把夢做成現實的,還是那些苦下決心,一步一個腳印的人。成功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色,就是要積極地思維,隻有積極地思維才能找到希望。你必須要做一個積極的思維者,從中讓你自己靠近成功,最後取得成功。

一位蘇格蘭王子在看蜘蛛結網時突然明白了人生的真諦。可憐的蜘蛛結一次不成,就掉下來一次。屢敗屢戰、屢下屢上,直至掉下來七次,終於結成了網。人生何償不是如此?危機與生機,失望與希望,消極與積極,從來都是交織在一起,一定會有後退,會有逆境,但勇士恰是在後退的逆境中依然奮進者。

決定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最關鍵因素是他(她)怎樣對待失敗。任何希望成功的人必須找到戰勝失敗、繼續前進的法寶。不然,失敗必然導致失望,而失望就導致一蹶不振。

一項事業、一個夢想、一場愛情,什麼時候開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開始之後就不要停止。也許,最初的過程是艱辛的、繁瑣的、看不到希望的,但是隻有堅持下去,你才能看到最美的果實。如果幹什麼事情,你都是一時衝動,淺嚐輒止,那麼你的人生注定是在不斷挖坑,而看不到甘美的泉水。與其不停是選擇哪裏打井最合適,倒不如蹲下身來,朝著一個方向掘進。

永遠不要懷疑自己開始的是否太晚,隻要你堅持向前走,就能成為最快的贏家。因為很多人在中途停下來了,很多人轉向了。隻要有堅定的信念和堅持的精神就能以最快的速度衝過終點。

24.歲的齊白石還是個雕花木匠,叫齊純芝,人稱芝木匠。附近有個會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又喜結交朋友的秀才胡沁園先生,從芝木匠的一舉一動中看到了他天賦才氣過人,且有剛直不阿的品格,認為他是個非凡之人,若有名師栽培,定會前途無量。於是,胡沁園決定將他收為門生。胡問:“你願不願意讀讀書、學學畫?”芝木匠答:“願意倒是願意,隻是家裏窮,年歲又大了,怕學無所成。”胡沁園說:“怕什麼!《三字經》裏麵的‘蘇老泉,二十七,始發憤,讀書籍’,你正當此年齡,隻要有誌氣,什麼都學得好,我有意收你為徒,你可以在我家一麵讀書,一麵賣畫養家。”芝木匠聽了,激動萬分,立即向胡沁園深深地三鞠躬,九叩首,行了大禮。從此,純芝在胡家住下,“燒鬆煙以夜讀,步落月而晨吟”,潛心鑽研詩詞書畫。

如果齊白石當初因為自己年齡太大、恐怕學無所成而放棄,那麼中國就少了一位國畫大師。這樣的故事總是讓我們激動不已,但是真正做起來根本不是那回事。讀書、學畫都是慢功夫。字要一個一個地念,古詩詞要一句一句地背,作文要一行一行地寫,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的事情。學畫何嚐不是如此,線條、暈染、調色,隻有掌握了這些基本功,才能揮灑自如。而這些基本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往往需要日複一日的堅持。很多人都在這個階段放棄了。

堅持並不帶有夢幻般的色彩,而是平常日子的重複。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到碩士到博士,一點一點地積累知識,一篇接一篇論文的發表,才打造出一個學者。從基層做起,為老百姓處理好一件接一件事情,提出一項接一項具體的方案,才最終栽培出一個政治家。任何光輝的背後都是細小的瑣碎的集合體。一條長路,你可以隨時出發,但是不要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