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看《烽火天下之風起雲湧》背後的獨家故事,聽你們對小說的更多建議,關注起點中文網公眾號(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眾號-輸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訴我吧!
大順王朝順明帝十八年,燕昭公二十一年。
北燕先祖自大順王朝太祖皇帝開國之時便隨著太祖皇帝打天下,曾因立下赫赫戰功被太祖皇帝分封於江南富庶之地,太祖皇帝立國之後分封開國功臣二十四人為異姓王,並命人畫二十四王的畫象藏於皇宮的淩煙閣中。這二十四位異姓王皆因開國之功而封王,後來太祖皇帝留下遺訓,非有開疆擴土之功不得封王。所以這二十四位異姓王的子孫無法世襲王爵,隻能為公侯。
大順王朝曆經太祖太宗,高祖成祖四世之後,國力強盛。成祖之後,文宗皇帝繼位,頒布《推恩令》意圖削藩。卻遭到天下二十四公侯的抵觸,進而發生了吳越七國之亂。文宗皇帝平定吳越七國之亂後,再也無力推行《推恩令》,大順皇室與各路諸侯之間的矛盾也因此而激化。
文宗皇帝之後,武宗皇帝繼位。在幾代皇帝的勵精圖治之下,大順王朝兵甲強盛,武宗皇帝意欲剿滅天下諸侯,解除他們對皇室的威脅。十七路中原諸侯聯兵抵抗朝廷大軍。雙方多次大戰,王朝大軍大敗諸侯聯軍,取得了絕對的優勢。就在王朝大軍將各路諸侯的大軍分割包圍就要進行最後決戰的時候。北方的戎狄進犯中原,在北方大肆殺戮,威脅到了皇都鎬京城。武宗皇帝不得不回師救援皇都。於是武宗皇帝便與天下諸侯訂立盟約,遷天下諸侯中強大者至四夷之境為國之屏番為天子守國門。
晉國被分封到了東邊的豫州,鎮守王朝東部的東夷,此後被稱為東晉。秦國被分封到了西方的漳州,鎮守王朝西部的西羌,被稱為西秦。楚國鎮守王朝最南部的南蠻,被稱為南楚。齊國與燕國被封到了北方的冀州和流州,自此時起齊國被稱為北齊,燕國便被稱為北燕。這四夷之境向來疲弊,不比江南富庶之地。而且境外蠻夷不時犯境劫掠。武宗皇帝之所以遷徙各路諸侯至此就是為了防止他們長久經營江南富庶之地直至最後朝廷無法控製他們。同時也是利用那些蠻夷來消耗這些強大諸侯的實力。中原最強大的五路諸侯被遷徙之後,麵對著內憂外患不敢有絲毫懈怠。曆代國君勵精圖治反而使國力日益強盛,曆經四百餘年這些諸侯們變得更加的強大,北燕從當時隻占據著流州一洲之地,到現在坐擁四洲,有城池數百座。反而是大順王朝因為四夷之境都有各路諸侯國鎮守,皇室中人沒有了威脅反倒是日益奢華腐敗。正應了那句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這北燕雖然治理清明,但其向來都是苦寒之地。北燕涼州的清源郡在北燕的最北端,清源郡自燕昭公十九年起便發生了幹旱,至今已有三年了。雖然北燕燕京王府經常撥款賑災,隻不過這些款項對於清源郡的百姓來說也隻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這清源郡內三年顆粒無收,整個清源郡餓殍遍野。生逢亂世人命賤如稻草,那些權貴們自然不會來管百姓的死活。雖然王府每年都會撥款賑災,但也隻是治標不治本。朝廷調配的糧食也隻能解一時之需。這其中還要除去各級官吏的盤剝克扣,最後落到老百姓手中的糧食酒更加少得可憐了。
慶元縣是清源郡的重災區,因為該縣縣令性格懦弱,不會鑽營,又沒有強硬的後台,更沒有銀子上下打點,所以這次北燕所撥的賑災款拿到的是最少的。上麵分發下來的這一點的賑災款根本無法救助慶元縣。縣令為了這事去求自己的上司,可是無論自己進那座衙門都需要花錢,沒錢連門都進不了。慶元縣縣令無奈之下隻得聽從師爺的話將這為數不多的銀子拿來請了個天師來行雲布雨。為了這一次能夠順利的祈求龍王降雨,慶元縣的縣令大人特意請來了固安郡的一位著名的鄉紳葉逢龍葉公來主持求雨儀式。
葉逢龍因愛龍而聞名天下。人們都用葉公好龍來形容他對龍的癡迷和喜愛。葉公好龍,他的一切都與龍有關。衣服上繡著神龍,坐的轎子上也都鐫刻著龍圖,他住的地方也全都是龍,就連衣帶鉤、酒器上刻著龍,居室裏雕鏤裝飾的也是龍。而且葉公畫的龍栩栩如生,他的《禦龍飛升圖》和他所做的《愛龍說》也都名聞天下。葉公時常自詡這世間沒有人比自己更喜愛龍的,也沒有人比自己更了解龍的人了。此次慶元縣的人便是聽聞葉公好龍之名所以請他來主持這次祭龍王以求雨的儀式。
慶元縣縣令按照那個留著山羊胡子老天師的要求在江邊砌了一座龍王石像,在這龍王的石像前麵搭建了一座祭壇,準備了牛羊等祭品來祭河中的龍王。慶元縣的富豪鄉紳和全縣的百姓聽聞求雨也都從四麵八方趕過來圍觀。求雨的那位老天師在慶元縣的縣衙焚香沐浴,齋戒了三天後正式求雨。當日正中天的時候,求雨儀式正式開始,葉公首先當慶元縣所有的鄉紳和百姓們的麵誦讀他做的《祭龍文》。
葉公念完《祭龍文》後,那位老天師便開始做法事,那天慶元縣大部的百姓都冒著炎炎烈日來到這江邊祭壇翹首以盼。隻見那老天師手中拿著一柄桃木劍,腳下踩著八卦步,口中念念有詞。“壇前三陣雨,辟邪靜心田。”老天師一邊念叨著一邊拿起供桌上麵擺放的三碗清水,一碗水被他灑向了天空,一碗水被他灑向大地,最後那一碗灑向了江中。這圍觀的百姓們個個嘴唇幹裂,他們眼睜睜的看著被老天師潑出的清水,喉頭在不斷的翻滾著,有的人甚至閉著眼睛用舌頭不斷的舔舐著幹裂的嘴唇。
老天師潑完了水之後,拿起一把紫紅色的木劍挑起一道神符,嘴中念道“天風地火,八卦歸元。”念完咒語,他對著那道神符吹了一口氣,那道神符蓬的燃燒起來。圍觀的百姓們見識了天師的神技,想到此次求雨有望,全都高興的喝彩。隻不過這天師念叨了老半天,舞出一身臭汗,也燒了十幾道神符,可是天空中還是烈日高懸,連半點微風都沒有,一點下雨的跡象都沒有。老天師還在祭壇前邊舞邊念叨“手握日月掌星辰,拳握雷電頂天地。”最後舞得累了,老天師便停了下來,他氣喘籲籲的向眾人解釋“本天師剛才已經跟龍王爺打過招呼了。龍王爺說隻要我們準備好祭品就會降雨。”老百姓們聽了他的話全都歡呼雀躍其來。
“來人,給龍王爺獻出祭品。”縣令大人吩咐著。一眾官差分開圍觀的民眾走了出來。走在最前方的官差抬著一隻烤得金黃的整羊,跟在他們後麵的官差分別抬著烤好了的豬,還有雞鴨等牲畜,以及一些瓜果鮮蔬和酒水。慶元縣已經幹旱了整整三年了,別說那些普通的老百姓了就連慶元縣最富有的鄉紳都已經很久不識肉滋味了。普通的百姓們此時能有草根樹皮充饑就已經很不錯了。饑腸轆轆的百姓們看著這些雞鴨魚肉,瓜果鮮蔬菜,喉頭湧動流著口水。最終卻隻能眼睜睜的看著這些官差們將這些他們一輩子都吃不上的東西全都扔進大江中。
獻出祭品後,老天師又開始作法。做了小半個時辰的法事,天空依然是豔陽高照,連一絲雲彩都沒有,也沒有絲毫要下雨的征兆。老百姓們全都用帶著期冀的眼神看著天空中的烈日,盼望著此時能夠降下雨來。就這樣望得久了,他們的眼神全都變得麻木呆滯。
老天師擦了一把額頭上的汗珠對縣令說:“今日獻出的這些祭品太輕了,龍王根本看不上。如果想要求雨須得進獻童男童女。”
縣令大人聽了老天師的話,有些為難的躊躇著不知道該如何是好。這時候,縣裏的師爺走過來對他說道“大人已經到了這個份上了,咱們的祭品都已經獻出去了。上麵撥下來的銀子也全都花費在了這上麵了,可不能半途而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