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交談的原則(1 / 2)

西歐一些國家認為,兩個人交談的最佳距離為一米,但意大利人經常保持0、3到0、4米。然而,從衛生角度考慮,交談最佳距離應為1、3米,這樣就不至於因交談而感染上由飛沫傳染的疾病,保證健康。

人在說話時,可產生170左右個飛沫,飄揚1米遠,最遠達1、2米,咳嗽時排出460左右個飛沫;打噴嚏時噴出的飛沫最多達1萬個以上,最遠可噴出9米遠。在飛沫中大部分是水分,還含有少量蛋白質,脫落細胞和病菌。這些微小的飛沫從口腔排出後,一部分射落於地;較為細小因水份蒸發而形成更為細小的“飛沫核”,懸浮於空氣中,傳播疾病。

因此,從保證健康出發,兩個人交談的最佳距離為1、3米;並最好有一定角度,兩人可斜站對方側麵,形成30度角為最佳,避免麵對麵。這個距離和角度,既無疏遠之感,又文明衛生。另外,在交談中,如偶然咳嗽要用手帕遮住口鼻,不要隨地吐痰,更不能直對前麵。

我們在交談時候,必須遵循下列幾項基本原則:

1、貼切語義

某一種聲和氣所表示的特定意思是在人們長期的使用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這種意思具有其特定的穩定性,是不依個人的意誌為轉移的。這是說話聲和氣的語義特點。我們隻能遵循這一特點,而不能根據個人的好惡去隨意地違背它或者改變它。例如:絕不用大聲吼氣來抒發自己的柔情蜜意,不能用粗聲粗氣來稱讚別人,更不能用惡聲惡氣來表現我們激動的心情。否則,我們將不能正確地表達我們的本意,甚至還會招致麻煩和痛苦。由此可見,隻有遵循聲和氣的語義特點和選用恰當的聲和氣,我們才能很好地表達我們的意思。

2、避免歧義

相同的詞語配上不同的聲和氣往往會產生不同的意思。這是語言一種歧義現象。僅以“你這死鬼”舉例。用粗聲粗氣說,它表示反感、抱怨、指責;用惡聲惡氣說,它表示怒斥、憎恨、警告;用陰聲陰氣說,它表示詛咒;用柔聲細氣說,它表示親昵;用嗲聲嗲氣說,它表示打情罵俏或假罵真愛;用高聲大氣說,它表示向聽者示意去采取某種行為;能唉聲歎氣說,它則表示被迫接受對方的建議或行為,等等。因此,使用好聲和氣的一條重要原則就是要盡力避免可能會出現的歧義現象。

3、區別對待

交談中使用聲和氣時,我們不能忽視說話對象的年齡、性別、社會地位、文化修養等因素和不分使用的時間及場合。要根據說話對象的上述因素和不同的時間及場合而選用不同的聲和氣。例如:對長輩、女性、社會地位高或文化修養深的人應使用和聲和氣、柔聲細氣和平聲靜氣,不應大聲吼氣、高聲大氣或粗聲粗氣。妻子在丈夫麵前嗲聲嗲氣往往會產生良好的效應。但是,若妻子在大庭廣眾這下也對丈夫嗲氣嗲氣的,非但不會激發丈夫的情趣,反倒會自討沒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