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少年讀水滸傳1》(2)(1 / 2)

楔子

洪太尉誤放妖魔

唐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紛紛自立為王,開始了五代十國時代。經過五十多年的戰亂,殿前都點檢a出身的趙匡胤(yìn)統一了天下,定國號為大宋。1023年,宋朝第四任皇帝趙禎即位,史稱宋仁宗(1023—1063年在位)。據說,宋仁宗是天上的赤腳大仙轉世,他在任期間,注意任用賢臣,使宋朝出現了五穀豐登、夜不閉戶的繁榮景象。沒想到樂極生悲,嘉祐三年(1058年)春,天下瘟疫橫行,百姓死傷無數。全國各州各府的告急文書,像雪片一樣飛到了龍案上。

三月三日五更時分,仁宗坐鎮紫宸殿,受文武百官朝拜。殿頭官喊道:“有事出班早奏,無事卷簾退朝。”話音剛落,宰相趙哲和參政文彥(yàn)博上奏:“如今瘟疫盛行,民不聊生,希望陛下能夠減免賦稅,以救萬民於水火。”仁宗聽了,立刻命令翰林院草擬詔書:“赦免罪犯,減免賦稅,舉行法事祛除災禍。”可是,瘟疫不僅沒a殿前都點檢:都城禁衛軍的最高指揮官。

有被祛除,反而更加嚴重。仁宗聽說此事之後,深感不安,再次召集百官商量對策。參知政事範仲淹上奏說:“臣以為要想祛除此次瘟疫,必須立刻宣張天師入宮,讓他設壇祈福。”仁宗聽了,急忙命令太尉a洪信前往江西信州龍虎山,請天師張真人星夜趕來祛除瘟疫。洪信不敢遲延,領了聖旨就直奔龍虎山,幾天之後到了信州。信州官員全都出來迎接洪信,並派人向龍虎山上清宮通報消息。第二天,洪太尉在眾官員的護送下來到龍虎山。道士們恭恭敬敬地把洪太尉迎進三清殿,將詔書供奉在大殿中央。洪太尉問監宮真人:“天師現在在哪兒?”真人回答:“天師生性清高,喜歡修身養性,不喜歡交際,所以住在山頂。”太尉說:“如今有詔書在此,何不請他下山聽宣?”真人回答:“天師雖然住在山頂,可是喜歡遊曆,蹤跡不定,無法請他下山。”a太尉:軍事方麵的最高級官員,正二品。

太尉焦急地說:“如今瘟疫泛濫成災,百姓死傷無數,找不到天師可如何是好!”

真人回答:“如果是這樣,太尉可以齋戒沐浴,然後背著詔書走上山頂,誠心叩請天師。”

第二天五更時分,洪信沐浴更衣,帶著聖旨和銀爐出發了。

監宮真人帶領眾道士送洪太尉來到後山,對他說:“太尉如果要拯救萬民,就一定不要輕易放棄。”

山路很崎嶇,要抓住葛藤或岩角才能行走。洪信大約走了兩三裏路,就累得氣喘籲籲、腳酸腿軟。他心想:“我是朝廷命官,一向錦衣玉食,如今卻為了尋找天師遭這份罪!”

勉強又走了三五十步,一陣怪風吹來,隨後跳出一隻吊睛白額虎。洪信驚叫一聲:“啊!”然後一頭栽倒在地。那隻虎圍著洪信轉了幾圈,咆哮著跳下山去了。洪信嚇得渾身發抖,連聲叫苦,大約過了一盞茶時間才平靜下來,心想一定要見到天師,於是帶上銀爐繼續前進。

大約又走了三五十步,洪信不禁又埋怨起來:“皇上命我來這裏,著實害苦我了。”話還沒說完,旁邊的竹林裏忽然刮起一陣旋風,從草叢裏衝出一條吊桶粗的毒蛇。洪信見了,不由得扔掉銀爐,驚叫:“這回我死定了!”隨後跌倒在地,眯眼偷看那條毒蛇。毒蛇慢慢地爬到洪信麵前,盤成一團,兩眼閃著金光,口吐長舌,對著洪信噴毒氣,把洪信嚇得半死。過了一會兒,那條毒蛇一溜煙不見了。過了很長時間,洪信才從地上爬起來,說:“嚇死我了,真是慚愧!這個臭道士,竟然如此戲弄本官。等我找到天師之後,一定找他算賬。”說完就提起銀爐,準備繼續前進。就在這時,鬆林裏隱隱傳來一陣悅耳的笛聲。洪信循聲望去,看見一個道童。這個道童倒騎一頭老黃牛,吹著鐵笛慢悠悠地轉出山坳(ào)。洪信見那個道童明眸(móu)皓(hào)齒、超凡脫俗,走上前問:“你從哪兒來?認識我嗎?”道童沒有理睬洪信。洪信一連叫了好幾聲,道童才“嗬嗬”笑了起來,用鐵笛指著洪信說:“你是不是要找天師?”洪信驚訝地回答:“你怎麼知道?”道童笑著說:“天師今早說過:‘皇帝將會派洪太尉來山上,讓我去京城祛除瘟疫。我現在就駕雲而去。’天師這時可能已經到京城了,所以你就不必上山了。再說了,山上有很多毒蟲猛獸,萬一傷了你,可如何是好!”洪信說:“此話當真?”道童笑而不答,吹著鐵笛離開了。洪信心想:“這道童居然知道我此行的目的,想必他說的沒錯,不如就此下山,免得白白丟了性命。”於是提著銀爐原路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