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告16:關鍵時刻要敢於決斷(3 / 3)

有人說:“炒股如同做人,自信而有能力的人,是決不會滿足於蠅頭小利的。他們每次都希望賺足夠多的錢,如此經過幾次之後,他們的個人財產就會翻幾倍。就如我們熟知的巴菲特一樣,他在幾十年的投資活動中,買賣的動作不多,但每次的買賣能做到看得準,落得狠。同時他也能夠極好地掌握攻守時機,真正做到攻守自如。因此,每次都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古代的武術家說:“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習武的人不練功,隻是打拳,拳打千遍,身法自然,但卻是花拳繡腿,並不中用,拳拳無力,腳腳軟綿綿,對著一個肌肉結實練功不練拳的硬漢,每一拳打在他身上,也不過如螞蟻叮咬,打十拳一百拳都傷不了對方。相反,練拳兼練功的人,像李小龍那樣,拳快如風,而且力度雄渾,一拳便足以結束一場較量。在股票市場上,欠缺技術與信心的人,就好像是練拳不練功的習武之人,拳腳不斷打出,但對方(股市)卻覺得不過是小蟲叮咬,反反複複的買賣,卻沒有賺上多少。

有很多股民,總覺得在股票市場上,如果不做些什麼買賣,就好像很不過癮似的,所以,總是在股市上搶進搶出的。選一些股票買入,又看看自己手上有什麼股票可以賣出,在看市看得準確的時候,隻要有賺頭,便隨時賣出收錢,再找下一個機會。

我們可以假想,每一次買賣就是一趟出拳或腿擊,因為力弱,打了一拳又一拳,每拳都是收效甚微。投資者放了很多時間在看市上,全職炒股票的,更是常常坐在證券行內看報價機,不斷留意股票價位,升得合適就賣掉,跌到一定程度也會賣出,並且留意每一隻可能賺錢的股票。不過,有不少投資者每一隻股票的買賣,結算下來,就算是有賺的,也不過是賺一點點而已,但如果一次錯看了行情,卻可能虧不少,賺就賺顆糖,虧時卻虧一家工廠,賺虧相距大得不成比例。就好像你打一千拳,對方還沒有倒下,但對方不過一拳,你就整個躺下來,再也站不起來,給技術性擊倒,用擔架抬離擂台。重量級的拳壇猛人泰森就是這樣強而有力的人,他的拳非常有力度,就算他給敵人擊中多拳,他也未必輸。但隻要給泰森擊中一拳,整場賽事便可能很快結束。因為他的拳猛,大多數對手都受不起。

很多投資人目光短淺,反複地進行股票買賣,付出了很多的時間,精力及心血,卻沒有得到多少成果,不是沒有賺,但隻是一些蠅頭小利而已,就好像小孩子玩遊戲玩很長時間,卻隻是贏少許獎品。從經濟效益來說,那是不值得的。機會可不是那樣微細,隻是他們沒有善用,基於安全理由,他們以為每次賺一點,時間久了,也會積少成多。

其實,這是行不通的,因為你不敢保證每次都賺,如果時機運氣不好,可能辛辛苦苦賺回來的,很快就一次賠光。投資人在投資股市後,就應該有一個長遠的打算,對每一次買賣都認真行事,等到機會來臨之時,就好好把握,買入之後就要有信心守久一些,以求每次機會賺到最足,或差不多賺足。

以為每次投資隻賺一些就足夠,帶著這種錯誤觀念炒股的人,並沒有留意到,一個認真從事股市投資的人,在看市時是很勞心、很疲倦的。雖然入市之後,可能安靜下來,暫時不再出市,但實際上,他可能像一頭等待老鼠從牆洞爬出來的貓,雖然動也不動一下,卻全身每一個細胞都處於戒備狀態。股價正在上升,他們會小心計算評估,看看有沒有跌的跡象,是不是快升到盡頭了,一經看準,隨時離市,但又不可以杯弓蛇影,以免錯失賺大錢的機會。因此,靜止並不是絕對的靜止,行動靜止但頭腦卻很活躍。

頻繁買入、賣出的人收獲雖小,但所耗費的心力卻不比大炒的輕鬆,一樣是密切關注股市,隨時決定買入賣出,決定買賣哪些股票,做好買賣計劃等。實際上,頻頻買賣可能比一次買入力求賺足的人,更加傷神。反複買賣的投資者是短視的,他們隻想賺快錢,但並沒有理解“放長線釣大魚”的道理,小魚也不放過,短線一條擲在淺水區,全都是小魚,釣上一百條,也及不上人家隻釣一條大的。

怎樣的做法才正確?我們可以參考巴菲特的投資方法,每次隻買少許質優價兼的股票,放在手中長期持有,選擇合適的時機賣出,這樣時間久了才會獲得令自己滿意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