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小型企業財務相關知識(1 / 2)

1.1《小企業會計準則》適用要求

《小企業會計準則》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符合《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所規定的小型企業標準的企業。但不包括以下三類企業:

(1)股票或債券在市場上公開交易的小企業;

(2)金融機構或其他具有金融性質的小企業;

(3)企業集團內的母公司和子公司。

符合《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的小企業,可以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也可以執行《企業會計準則》。

1.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的小企業,發生的交易或者事項《小企業會計準則》未作規範的,可以參照《企業會計準則》中的相關規定進行處理。

2.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小企業,不得在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同時,選擇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

3.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的小企業公開發行股票或債券的,應當轉為執行《企業會計準則》;因經營規模或企業性質變化導致不符合《小企業會計準則》第二條規定而成為大中型企業或金融企業的,應當從次年1月1日起轉為執行《企業會計準則》。

4.已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上市公司、大中型企業和小企業,不得轉為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

執行《小企業會計準則》的小企業轉為執行《企業會計準則》時,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38號——首次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等相關規定進行會計處理。

1.2小型企業會計的基礎知識

一、會計的概念

會計是以貨幣為主要計量單位,采用一係列專門的方法和程序,對經濟交易或事項進行連續、係統、綜合的核算和監督,提供經濟信息,參與預測決策的一種管理活動。

會計是對一個單位的經濟活動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作出預測,參與決策,實行監督,旨在實現最佳經濟效益的一種管理活動。

二、會計的職能

會計的職能主要是反映和控製經濟活動過程,保證會計信息的合法、真實、準確和完整,為管理經濟提供必要的財務資料,並參與決策,謀求最佳的經濟效益。

會計的基本職能包括進行會計核算和實施會計監督兩個方麵。

會計核算職能主要是指運用貨幣計量形式,通過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從數量上連續、係統和完整地反映各個單位的經濟活動情況,為加強經濟管理和提高經濟效益提供會計信息。

會計監督職能是指對特定主體經濟活動和相關會計核算的合法性、合理性進行審查。

三、會計的分類

按其報告的對象不同而分為: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

按行業分為:工業企業會計、商品流通企業會計、金融保險企業會計、施工企業會計、房地產業會計、旅遊餐飲會計、醫療衛生會計、交通運輸會計等。

四、會計的四個基本前提

五、會計的要素

企業會計要素分為六大類,即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其中,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三項會計要素主要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收入、費用和利潤三項會計要素主要反映企業的經營成果。其基本會計等式為:

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

收入-費用=利潤

六、賬戶的分類和結構

賬戶是根據會計科目設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結構,用於分類反映會計要素增減變動情況及其結果的載體。同會計科目的分類相對應,賬戶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詳細程度及其統馭關係不同分為總分類賬戶(簡稱總賬賬戶或總賬)和明細分類賬戶(簡稱明細賬),按其所反映的經濟內容不同分為資產類賬戶、負債類賬戶、所有者權益類賬戶、成本類賬戶、損益類賬戶等。

賬戶分為左方(記賬符號為“借”)、右方(記賬符號為“貸”)兩個方向,一方登記增加,另一方登記減少。資產、成本、費用類賬戶借方登記增加額、貸方登記減少額;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類賬戶借方登記減少額、貸方登記增加額。

賬戶中登記本期增加的金額,稱為本期增加發生額;登記本期減少的金額,稱為本期減少發生額;增減相抵後的差額,稱為餘額,餘額按照時間不同,分為期初餘額和期末餘額。其基本關係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