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逆商——構成立體人的重要一麵(1)(1 / 3)

我們每個人一生中或多或少總要經曆逆境或遭受失敗,對於那些害怕失敗的人來說,這兩件事都是非常痛苦的,他們會慢慢地選擇放棄;但對於那些敢於麵對現實的勇敢的人們來說,經曆逆境或遭受失敗恰好是人生的必修課,可以從中汲取教訓獲得通往成功的經驗。

1.認識逆商,感悟逆商

在充滿競爭的當今世界,人在一生當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而事業的成敗、人生的成就,不僅取決於人的智商、情商,在一定程度上也取決於人的逆商。逆商是近年來才被提出並迅速流行的一個新概念,來自於英文Adversity Quotient,全稱為逆境商數,簡寫成AQ,是指人們麵對逆境時候的一種能力商數,用來測量每個人麵對逆境時的應變能力、適應能力、超越困難能力的大小。

逆商也可稱為挫折商,是由美國著名的心理學者、商業谘詢專家保羅.史托茲博士在1997年出版的《挫折商:將障礙變成機會》一書中首次正式提出的,用來指人們在逆境中或麵對挫折時產生的反應和處理能力。

保羅.史托茲教授將逆商劃分為四個部分:

Contml:控製感;

oigin&;()wnership:起因和責任歸屬;

Reach:影響範圍;

Endurance:持續時間;

'C'(控製感):是指人們對周圍環境的信念控製能力。麵對逆境或挫折時,控製感弱的人隻會逆來順受,聽天由命;而控製感強的人則會憑借一己之力能動地改變所處環境,相信人定勝天。控製感弱的人經常會說:“我無能為力,我能力不及。”而控製感強的人則會說:“雖然很難,但這算什麼,一定有辦法。”

'Orign&;Ownership'(起因和責任歸屬):造成我們陷入逆境的起因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其中第一類屬內因,因為自己的疏忽、無能、未盡全力或者是相信宿命論,往往表現為過度自責、意誌消沉、自怨自艾、自暴自棄;第二類則屬外因,合作夥伴配合不利、時機尚未成熟或者外界不可抗力。

因內因陷入逆境的人會說:“都是我的錯,我注定要失敗。”因外因陷入逆境的人會說:“都是因為時機不成熟,事前怎麼就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呢”?高逆商者,往往能夠清楚地意識到使自己陷入逆境的起因,並甘願承擔一切責任,能夠及時地采取有效行動,痛定思痛,在跌倒處再次爬起。

'R'(影響範圍):高逆商者,往往能夠將在某一範圍內陷入逆境所帶來的負麵影響僅限於這一範圍,並能夠將其負麵影響程度降至最小。例如當他身陷學習中的逆境,就僅限於此,而不會影響自己的工作和家庭生活;與家人吵架,就僅限於此,而不會因此失去家庭;和別人對某件事發生爭執,就僅限於此,而不致對人也產生看法。高逆商者能夠將逆境所產生的負麵影響限製在一定範圍,不至擴大到其他層麵。一個人如果越能夠把握逆境的影響範圍,就越可以把挫折視為特定事件,覺得自己有能力處理,不致驚惶失措。

'E'(持續時間):逆境所帶來的負麵影響既有影響範圍的問題,又有持續影響時間的問題。逆境將持續多久?造成逆境的起因因素將持續多久?逆商低的人,往往會認為逆境將長時間持續,而事實便會如他們所想。

保羅.史托茲提出的這一概念在西方國家得到了廣泛的認同。人生不如意的事十之八九,逆境總會在不知不覺中突然來臨,而一個人在逆境中的表現往往決定了個體的人生走向。所以,認識逆商、感悟逆商對於我們的工作和生活都有著非凡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