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三章:難過的災年(1 / 3)

又是一個大汗的年頭,鄉親們望陽興歎,紛紛棄農田去市集上找些零工,掙些現錢,來養家糊口。

陳雙的花圃也日漸掉凋零,他們不敢懈怠,花枝上的每一個花瓣都不能遺落,這樣勉強交夠了預定的數目,大染坊也能保持正常的運轉了。按理說,在秋收之前,還應該有一段花期,可是,長期的無雨,使大地幹涸,花科不能長出新葉,之上的花骨朵也都幹旱的化掉了,這意味著花圃的收成徹底的結束了。

由於山上的積水也斷流了,飲水也成了困難,更沒有精神經管田地了,人和莊稼一起打蔫了。

山腳下,幹涸的河床的下遊,可以挖出水來,於是,各家各戶出了勞力去挖井找水。而這水找到了,運回來也需要雇傭水車,沒有收成,哪裏有資金雇傭水車,於是有的人家,每天有人去挑水,今天挑回來的水,路上喝點,到家裏就分開飲用做飯,第二天繼續,搬運水源成了大家的主要工作了,而有的沒有輕壯勞動力的這樣遠途跋涉就很難完成。

陳雙在這個時候,又發現了商機。

“相鄰們,程家願意幫助大家度過難關。”

“怎麼度過,你們也沒有水喝?”

“我可以幫你們出錢,去雇傭水車,把水大量的運回來,這就解決了長期挑水的困難,老弱病殘家庭長期以來,不是累死就是渴死,這樣大家既不用累也不用渴了。”

“為什麼幫我們出錢?”

“很簡單,我想把大家手裏閑置的荒地買過來,我不怕天荒,明年大家可以到我地裏來幹活,我照常發給大家薪資。”

“這地今年肯定是沒有收成了,明年也要看老天爺的意思,你就是買過去,明年也不一定有收成的。”

“這個我也考慮過了,可是現在我找個理由幫助大家,這就是我想出來的理由,大家也不想我白白的送給你們吧,這樣我們兩方心安理得。”

“也是,這樣也好。”

於是,第一個人家,拿出了一小快地來:“地裏還有些苗,估計也不會生產了。”

“沒關係,隻要是有苗的地,我們都願意收購。”

先過了眼前這關吧,大多數人是這樣想的,總不能眼看著去累死,更不能在家裏等著渴死,手裏有了銀子,就可以去買水了。

更多的人看到了這些,又有些人拿出田地來,陳雙說:“為了照顧大家,都能喝上水,我們決定每家隻收一小塊地,隻要是是能幫助大家解決了麵臨的喝水難題就可以了。”實際,陳雙的腰包裏根本就沒有那麼多的銀子,自己也不敢全都投進去,隻是想趁這時候能囤一些地,明年開春有的地種。

人呀,經營要經營自己的強項,這花圃的工藝,沒什麼特別的,隻要細心觀察,人人都能學會,漫山遍野的大資源,不可能就屬於你一個人,很快就能鋪展開去,而且,這菜花技術太浪費人力了,陳雙要把更多的精力用到農田勞作上,開荒種田才是人之根本。

“明年我們會不會挨餓?”這也是程東最大的擔心所在。

“不會的,我們拉過來一部分田地,夠我們明年吃的用的,有時間我們繼續開荒種地,用我們的雙手耕種出更多的糧食來,你看,我們本來就處於山腳下了,地勢也不算高,如果我們有時間了,就可以用在深挖水井,還可以找人來打井,這樣我們就有了水喝,還有了田中。”

“所以,你先不著急打井,你擔心有了水井大家就不肯賣地了?”

“實際情況很可能就會這樣發生,我們還是先想到最壞,做到預防吧,再說,這樣的確是幫人們解決了現實問題,田地才是我們的根本,我們要想辦法達到這個目的。”

陳雙又有了一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氣勢了,程東就是佩服陳爽這種困難麵前不低頭,百折不撓的精神。

程東用剩餘的錢,雇傭了幾個勞動力,和他們一起挖井,幾十米深處果然見到了地下水。

有了水,誰都不再去買水了,大家都紛紛的拿了木桶,拴了繩子來提水,而且水源很奇怪,白天看著沒有了,經過一個晚上,它會自動長出來,第二天水井裏照例還會有昨天的那般水痕,這水井成了取之不盡的聚寶盆。

大家紛紛取水來喝,因為隻是一口水井,也沒有更多的水來灌溉農田陳雙看著這幹枯的小苗,枯萎在田地了,真的讓人心痛。

因為是晚上漲水,陳雙說:“我們可以讓大家有水喝,也要能保住田地,隻能有一種辦法,動員大家合攏起來一起打井,三五家一口井,這樣的井水既能保證大家喝,也能保證每家有一塊地的和苗最後豐收,能有糧食吃。”

“是呀,大家怎麼麼有想到呢,全都想著在一棵樹上吊著呢,我們也按照範圍去找水。”

“大家要距離遠一些,防止互相有影響。”

“對,不用太多,多了或許還沒水呢。”

於是,鄉鄰們互相商議,然後按照方位,範圍開始家家參與打井。

井多了,地下水就這些,水位降低了,這些水照例是除了吃喝,所剩寥寥無幾,大家勉強著,用飯碗將節省下來的水低落到苗根上,每家都能均勻的長出幾顆像樣的莊稼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