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宗罪》reference_book_ids\":[6497813746985995277]}],\"2\":[{\"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2,\"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63,\"start_container_index\":2,\"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52},\"quote_content\":\"《公正:該如何做是好》reference_book_ids\":[7153916241873210399]}]},\"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大數據在各行各業應用後,都能夠帶來足夠的商機。大數據將加速信息技術產品的創新融合發展。麵向大數據市場的新產品、新技術、新服務、新業態正在不斷湧現。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得數據成為新的生產資源。

教育行業的變革

邁克爾·桑德爾是美國著名政治哲學家,美國人文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在哈佛大學教授政治哲學,他的本科通識課程《公正:該如何做是好》備受年輕人的歡迎。30多年來,超過一萬學生聽了他的課,這是哈佛有史以來聽眾最多的課程,選修人數曾創下哈佛大學的曆史紀錄。近幾年,這門課也被搬上網,是網絡和電視上首個免費的哈佛公開課。這讓桑德爾立即成為備受各國網友喜愛的學術明星,這門哲學公開課風靡全球,迄今為止已有1000萬人次點擊觀看。

現在,這樣的現象非常普遍,畢竟很多年輕人上網不隻是玩遊戲、聽音樂、逛論壇等,他們還會把互聯網看作是一個獲取知識的工具。在眾多的知識資源裏,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的免費公開課備受年輕人的歡迎。桑德爾的課程隻是哈佛大學諸多網絡公開課中的一種,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等諸多世界級名校這幾年都在互聯網上免費共享了很多精品課程。

按理說,以哈佛和麻省理工的名氣,即使收點錢,全世界的學習者也會趨之若鶩。它們之所以免費,當然有它們自己的小算盤。現在,新一代的在線學習平台和過去學習平台有著非常大的區別,主要在於新的學習平台增加了行為評價和學習誘導的成分。更大的區別則是,通過向全世界開放學習平台,更多的學習者在上麵學習、使用,從而為哈佛和麻省理工提供了非常龐大的學習數據。哈佛和麻省理工根據這些就可以收集最多的數據,從而研究世界各國學習者的行為模式、打造更好的在線平台。比如,學習平台記錄下了每個學習者的鼠標點擊特征如鼠標點擊的次數、位置、頻率等,這些數據可以告訴我們學習者對哪些內容感興趣,在哪些內容上點擊次數很多,在哪些內容上停留時間較長,哪些內容的學習比較耗費時間,哪種學習方法更有效率,等等。單就每個人的學習數據來看,可能是雜亂無章毫無規律可循的,但通過研究群體的學習特征,這些數據便能呈現出某種規律性和特征性。通過分析這些規律和特征,學習平台也將越來越完善,人們通過學習平台獲得知識也將變得越來越有效率。

這是教育領域的一場革命。以前,學習者的學習特征都消散於教室、作業本、自習室等地方,沒有人有能力收集這些數據,就算數據能夠收集,也沒有人有能力分析這些數據。現在,這些數據都能夠保存在哈佛和麻省理工的硬盤裏,被研究者們反複進行各種分析。教育領域正在發生的這場大數據革命,其深厚的技術背景就是由於信息技術的進步,人類收集、存貯、分析、使用數據的能力實現了巨大跨越。

大數據將對人類社會發生的影響難以估量,以行為評價和學習誘導為特點的在線教育平台隻是這個大潮在教育領域掀起的一朵浪花。我們來看看另一朵浪花。

隨著在線平台的推廣和普及,越來越多的老師將自己的授課視頻放上網。除了課程視頻,教案也成為美國在線平台的交易產品,很多教師將自己覺得很滿意的教案或教學視頻放到交易網站上出售。佐治亞州的學前班老師戴安娜是銷售榜上的狀元,她的教案深受同行的歡迎,現在她的教案在某交易網站上的成交量總價已經超過70萬美元,她目前的月收入達6萬美元,比大多數老師一年的工資還高。教案的交易,甚至出現了由學校牽頭組織團購,統一發放給全校老師參考使用的案例。

由此可見,課程視頻的數據、教案的數據等也在教育領域這場革命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可以想象,這些新的現象會給教師這個職業帶來巨大的衝擊和改變。無論是對學習者、教師和學校,以致整個教育產業,在線教育都將催生革命性的變化。

新聞媒體的轉型

盧旺達是非洲中部小國,人口約800萬,居民主要由占85%的胡圖族和占14%的圖西族組成。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這兩個同文同種的民族曾多次發生過部族仇殺,兩個部族間的矛盾日益加深。1994年4月6日,盧旺達胡圖族總統的座機在盧旺達首都基加利上空被導彈擊落,機上人員全部遇難。有傳聞說是圖西族遊擊隊實施了這起暗殺。這一事件立即在盧旺達引起了胡圖族對圖西族的血腥報複。第二天,盧旺達發生了近代曆史上最駭人聽聞的慘劇:盧旺達大屠殺。這次大屠殺一共造成了大約100萬無辜平民的死亡。

其後,聯合國盧旺達戰爭罪法庭便對那場種族滅絕的主犯進行審判。讓人大跌眼鏡的是,盧旺達的3位新聞巨頭居然也站在被告席上。這是怎麼回事呢?

新聞從業者向來以獨立與尊重事實為原則,而盧旺達的這3名新聞巨頭,都被懷疑曾經利用自己掌控下的電台與報紙,蓄意製造種族仇視的氣氛,煽動種族仇殺的狂熱,對盧旺達駭人聽聞的大屠殺起到了煽風點火的作用。庭審現場,檢察官在法庭上出示了大量的物證,指控他們在盧旺達種族滅絕慘案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一旦他們挑起盧旺達大屠殺的罪名成立,必將對全世界產生強烈的反響:新聞記者竟淪為大屠殺的罪魁禍首,新聞記者借助媒體製造了種族滅絕的大慘案!這真是不可想象的。

回過頭來想一想,像盧旺達一樣的國家,人們接受外界新聞時主要依靠幾個主要新聞媒體,而沒有大量的其他新聞來源,更不幸的是,這幾個新聞來源正好被某個人或某個利益集團控製著,再小的新聞也可能被渲染成史上最大的災難,再大的事件都能夠毫無報道似乎這事件從來沒有發生過,那麼,這個國家的人何以知道真相?沒有辦法。人們就像被控製的木偶一樣,被新聞報道的事件影響情緒,影響思維,從而影響行為。而總有一天,人們會從蛛絲馬跡中察覺到某些異樣,逐漸發現這些新聞媒體每天都在編造著謊言,從而不再信任這些新聞媒體。到這一階段,人們便再也沒有任何值得信任的新聞來源了。

隻有在大數據時代,這樣令人絕望的狀況才能完全發生改變。大數據時代,每個人都是一個自媒體。無論哪裏發生事情,在那裏的人們總能第一時間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設備記錄下各種信息,上傳到網站上,供那些沒有在現場的人們查看。人們通過很多人從現場發回的各種線索,便能自己分析弄清楚這次事件的來龍去脈。

無論是美國波士頓馬拉鬆爆炸案還是汶川大地震,或是中央電視台新大樓北配樓發生火災,這些新聞都是在現場的人們首先發到網絡上的,而不是傳統媒體報道的。對新聞傳播的控製不再完全掌握在那些傳統媒體的職業人士的手中,我們正在進入一個“人人皆記者”的大規模自媒體時代。在這個時代裏,新聞不需要傳統媒體的傳播就可以進入公眾的視野,相反,有些事情可能因為已經通過網絡途徑進入公眾視野,傳統媒體迫於壓力隻好報道它。新聞報道已經不是一種特權,每個人都有傳播新聞的能力和自由。大數據時代,傳統新聞巨頭的權威會因為自媒體的一次次挑戰而一次次被削弱,傳統新聞巨頭再也無法壟斷真相。互聯網讓人們進入信息時代,到如今使得人們進入大數據時代,媒體的話語權慢慢被自媒體奪走,人們也從新聞巨頭時代進入自媒體時代。

自媒體時代,同一事件的新聞不再具有同一口徑,不再由新聞巨頭告訴人們發生了什麼。每個性格不同思維方式不同話語風格不同的人都在報道著新聞,而這也包含了一種風險,這就是“謠言”。

比如,2013年12月,網上一個帖子說北京一東北口音女子在經過一個騎車老外時突然摔倒,隨即倒地不起,外國小夥下車攙扶卻被女子一把揪住,自稱被老外撞倒腿部受傷無法行走,需要老外負責。老外急於脫身,衣服被女子撕爛。不久警方到場,雙方前往煤炭總醫院,經檢查該女子並未受傷。最後雙方調解下,外國小夥不得不給付1800元醫藥費。

很快,這個帖子被到處轉載,大家一致認為東北口音女子“碰瓷”,有網友稱其“是給中國人丟臉”,有人諷刺她是“第一個逼老外簽下不平等協議的中國人”。後來,事情真相卻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後來,多名目擊者稱,老外開著一個無牌照的黑色摩托與中年女子發生碰撞,造成女子輕微皮外傷。老外將女子扶到路邊,隨即兩人發生爭執並互相推搡。女子坐在地上抱住摩托車要求賠償,老外則認為對方訛詐,頻頻用流利的中文罵人。監控錄像也證實,老外確實撞了女子。後來警方查證這名老外無駕駛證、所駕駛摩托車無牌照,在人行橫道內將女子撞倒,而且還涉嫌非法就業,最終被罰款並被遣返回國。發帖人也發帖向女子道歉,聲稱有些地方是自己主觀臆斷的,與事實不符。

謠言出來,辟謠;新謠言,再辟謠……這樣的事情每天都在發生。還好,在大數據時代,自媒體本身也構成了一個整體,某一個自媒體的失實報道並不會造成整個自媒體集體的失實。自媒體作為一個整體,也有著自我淨化的能力。謠言在傳播的過程中,也會有更多的目擊者和當事人提供更多線索和情報,使得人們在不斷探究後,最終還是能得到真實新聞。

自媒體出現後,新聞便從由高門檻的專業機構操作變成越來越多的普通人自己發布信息、傳播信息。從論壇、社區到博客,再到微博,媒體變得越來越個性化、個人化,每個人發言的自由空間越來越大。自媒體對許多重點、熱點事件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這種推動不僅是對社會,也是對傳統媒體的推動。在新媒體推動之下,傳統媒體不得不變得更快、更敏感,甚至在管理方式方麵,管理部門也不得不給予傳統媒體越來越多的自由、越來越大的空間。

影視行業的探索

2013年年初,一部叫作《紙牌屋》的美劇一炮走紅。該劇由著名演員凱文·史派西主演,知名導演大衛·芬奇執導,剛一放映便受到了美國及其他40多個國家與地區觀眾的追捧,可謂是最火的劇集之一。世界上最大的在線影片租賃服務商奈飛公司(Netflix),在擊敗了很多對手、預支一億美元作為劇組預算後,才獲得這部美劇的兩年獨家播放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