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探險的開始
“公元2580年11月9日是人類值得紀念的一天,這是因為人類試航宇宙的第一天,多少代人為此付出青春和努力,多少代人為此遐想和困擾,一切的一切都值得!”一名女性主持人感歎道。
“航行於宇宙充滿機遇和挑戰,是無限的資源還是潘多拉的寶盒,這讓我們想起200多年我們從母星地球遷移到火星的壯舉。”一個男性主持人沉聲道。
“親愛的世界各地的人們,請聚焦到現場直播的屏幕前,放下手中的活,共同驗證這一曆史性的時刻!”女主持人煽動地說到。畢竟收視率的高低關係著她的收入。
男主持人介紹了來到演播室的政府、產業界和學術界的發言人。首先詢問了人類聯邦政府的發言人李牧為什麼政府要進行星際探險。
李牧先是激動旋即感歎道:“人類聯邦政府考慮的是長久之計,為了將來我們的子子孫孫,希望這次試航可以找到新的生存地和資源地,擴大生產、投資和消費,畢竟太陽係可供人類生存的地方太少,資源盡管循環利用但還是有消耗,麵對5億的人口還是吃不消。”
話說2335年,地球上人類社會發生了生化危機,不知明的生物病毒瞬間奪走了數十億人的生命,這種病毒是通過空氣、水等介質傳播,更可怕的是這種病毒的變異能力非常強悍,抗病毒的疫苗根本趕不上它的變化,所以各國被迫統一聯合,采取星際隔離政策,將檢查合格的地球人遷移到太陽係其他行星,其中遷入地主要對象是火星。由於人民普遍懷疑這種毀滅人類的病毒隻可能是出於軍事用途,所以在憲法中明文規定新的聯邦政府不需使用核生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隻能使用半自動殺傷武器。
男主持人聽完後輕輕地點了點頭,又詢問政府此前準備了哪些工作。
李牧緩緩說道:“在我們人類遷移到火星後,一方麵政府放棄了以前擴軍備戰各國爭霸,將主要精力放在解決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問題上,大家知道聯邦政府在100多年前開始改造母星地球;另一方麵我們積極研究星際跳躍技術,為將來全人類富足留下希望,這次星際試航就是為此目的。”
話說2432年由官方組織的“失落的家園”行動開始,人類有計劃的開發地球的土地和資源,其中水資源和空氣資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資源,往往是耗費大量的其他行星的礦產資源和能源換來水資源和空氣。
女主持人驚歎道:“政府果真是高瞻遠矚!”說話間餘光打量了一下不以為意的產業代表發言人沈華。沈華眼睛一轉,盛情的問起沈華產業界怎麼看這次星際探險。
沈華頓了頓道:“民間人士希望這次試航探險可以增加投資方向,星際探險屬於風險性投資。大部分的產業界人士對這次試航並沒有抱太大希望,因為技術的可行性值得商榷。但產業界有些人願意冒此極大的風險進行星際探險投資,因為這就像曆史上有名的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一樣!”但是最後一句話聽起來言不由衷。
男主持人聽完後知道問題還是出在技術的可行上,旋即以試探的口氣,詢問學術界發言人戴雲傑。
戴雲傑驕傲地說道:“人類曆史上無數的技術,誕生時無不受到當時人們的質疑,比如第一次工業革命出現的火車,第二次工業革命出現的汽車和飛機,第三次工業革命出現的航天飛機和宇宙飛船,第四次工業革命出現的空天飛機和太空梭,這次星際飛船隻是試航而已!”
言下之意就是眼光短淺的商人們怎麼會看到無限的未來呢?眾人為之側目。
而坐在星際飛船的航天員孫誌和錢建萍卻是另一番感受,孫誌盡管被培訓無數次,但是心裏還是忐忑不安,麵對毫無目的地旅程的他拿起身邊的全家福照片,眼中隱隱泛紅。坐在副座的錢建萍安慰道:“放心吧!嫂子和孩子以後會更好的,就算這次出事故,政府也會撫恤她們的!再說我們要相信光頭張的技術啊!”孫誌尷尬地朝錢建萍笑了笑後說道:“好了,我安心了,等候發射指令!”兩人俯視船身下的發射基地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有的人嚴肅注目,有的人興奮不已,有的人忙前忙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