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需要刺激(1 / 3)

如果你有機會去參加一個體麵的Party聚會,你便會發現,有些人非常容易與別人交往,即使他們剛剛進入一個新的社交圈也是這樣。哪怕隻是短暫的功夫,他們也不會覺得話題難尋而感到尷尬。尷尬的隻有你。澳門回歸,重申奧運,台海緊張局勢,中央領導人的講話,正在舉辦的畫展,甚至以前隻有專業人士關注的時裝展、戛納電影節都可以成為他的談論話題,在短時間內決不至於無話可談。他們仿佛持有社交通行證,是因為他們更關注這個社會的生存和發展嗎?從大的意義上似乎可以如此理解。但最主要的是他們清楚社會話題是一種社交工具。他們把它當作傳播交流的媒介。

社交談資如同假麵舞會上的假麵,美麗多彩可以繪畫出生活中的真實的平凡,甚至有時候,你會情不自禁地被卷入“假麵舞會”中,為了進入某一個社交圈子而談論他們的話題。共同的話題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生活中,社交談資已成為一支潤滑劑,他們最善於利用。

以往,人們的生活單一,可以談論的隻有少數幾個話題。而現在是一個資訊時代,可以談論的話題越來越多:音樂、時裝、股票投資、別墅、跑車。他們在個人經濟達到條件後,便激發了這些欲望,他們因為個人利益的擴大化,已經先行成為“社交中堅分子”。並且他們藉此而進入不同的社交圈,完成自己結交他人、開拓事業的目的。

在這個物質文化和精神世界都快速豐富起來的時代,他們有談不完的話題,出國旅遊、人壽保險、肥皂劇、安樂死、克隆,等等等等。他們還時常在社交談資裏裝點深沉,尤其是有陌生的女性在一起時。現在談尼采、談文學、談西藏之行已經不具備吸引力了,你要談世紀豪宅,談昨天又去了一趟歐洲,談正在辦一個國外身份護照。總之,會讓你朦朦朧朧聽得懂,讓你對他油然而生“社交敬意”,當他們講法拉麗跑車就像女人一樣多情時,你還以為那經銷商是否隨車奉送了一個風情萬種的女郎。

他們能記住三年前的某一個聚會是怎樣發起怎樣結束的,共到了那些人。那怕他們以後再也無緣重聚。他也能知道那家夥現在在法國幹什麼。對某次聚會談了些什麼內容,誰與誰交談,穿什麼服裝,喝的是什麼酒,也記憶猶新。對於食物、新聞中引起轟動的訴訟案件、鮮為人知、價格便宜而又令人滿意的度假區、雖然粗俗但很有效的治療“流感”的療法、前任合夥人、機械師的故事、有關的朋友的再婚或是新車的感受等,是他們永恒的話題,也是他們熱愛著的生活方式。

〔有關品味〕

過去有人把品味理解為窮途末路者最後的一塊遮羞布,是富人的排場,其實這是偏見。品味是日漸富裕的社會等級的最後出路。富人可以有品味,但有錢不一定就有品味,真正的品質是物超所值。有一種說法叫“培養一個貴族需要三代人”。也就是說富裕三代才能培養成高貴的品位。這就把有品味和暴發戶之間劃出了界線。一個人即使不是非常富有也可以有品味。

生活應該有品味,有很高的格調,就算是一個窮人,也應該有些偶一為之的昂貴習慣。這個“昂貴”,可能是金錢,也可能是時間精力。生命的終級意義在生活的過程。

事實上,品味是很奇妙的東西,她很難擁有,但很容易失去。在中國,一種新的社會生活觀念已經或正在開始形成。那些時代的精英們已感到,無止境地追求金錢並不能帶來真正的幸福,也未必就有了高格調或可以順利地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追逐金錢耗費了太多的時間、精力和創造性,而珍貴的不能重複的生命卻在悄悄地流逝。不管現實中因為財富有多少人沮喪或使多少人激動不已,無疑都在努力向品味看齊,提升自身的格調。

近幾年茶吧、酒吧的興起就是一個例。即使大學生經濟還沒有自立,大學周圍的咖啡屋、花店生意也相當不錯。當我們在不斷接受西方文化,又不斷肯定和堅持自己文化的時候,一種重視心靈感受,能夠融合溝通中西方文化的新生活方式逐漸成為人們的需要。在全國各大中城市這種空氣日漸濃厚,毋需贅言酒吧是何時起何時興的,也毋需否認它是屬於外國人的文化,且不說那以酒吧為夜生活主旋律的年代,是多麼燦爛令人追憶。直到如今,鍾情於斯的人們,對酒吧,也是癡迷不移,如赴情人之約,隻是不必像對情人一般專心不二。因為酒吧的實質是,不重享樂,重在感受。就像是送給情人的鮮花,中年人配帶的情侶表。

交流是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麵,晚上一個人獨自去酒吧,第一天認識了一位新朋友,第二天又如約共赴,第三次就會感到頗為投機。即使今天大家都不在年少,即使事業上成功了又失敗了,酒酣星闌之際、笑談渴飲、聽些老爵士樂咀爵著人生的滋味。當人們厭倦了高雅華貴卻嫌呆板拘謹的酒店、火熱卻嫌喧鬧的DISCO;想忘記酒色聲歌的卡拉OK之時,他們期待的也許不是更豪華、更刺激的生活。不是想方設法將自我忘記的消遣,而是一種更注重交流,注重品味心靈的棲息之所。這也是時代的潮頭人如今又愛上酒吧的緣故。

雖然我們日複一日奔忙,追求理想,創造財富,藉以給身體、視聽、甚至心理最大程度的享受和滿足。但毫無疑問的是“愛吧一族”更重視內心在酒吧氛圍中自由的感受。他們來酒吧首先考慮是格調氣氛可否與個性相符、而決非雞尾酒是否美味,裝修夠不夠檔次。所以同一酒吧內聚集的往往是同一類人。同樣的愛好同等的品味而非同樣的身份地位。他們可以就喜愛JAZZ聊到深夜情同老友,而不需交換名片、杯觥交錯。令人感興趣的也可能不是一位大使,而是個妙語如珠的老人。也隻有這裏一顆愛靜的心和一杯苦艾酒,是可以在角落裏一言不發坐到打烊。而毋需受到怪異的注視和打擾。

繁華的京城有這樣一個地方,你可以坐在古樸典雅的歐式雕花銅欄的平台上,一杯在手,遙望紅日沉入故宮紅牆,任心情悠遊於都市之上,這就是位於北京東單北大街王府飯店東側的富商酒吧。富商酒吧毗鄰三大飯店,可謂是“金三角”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它那歐式的建築,巨大的風車,純英倫風格的裝飾,都不難看出營建者的匠心。店內高大的鳳尾竹、柔和的燈光為顧客營造出輕鬆浪漫的氣氛。牆壁上無論是一影英倫小景,還是凡高·博納爾·馬奈的世界名畫摹品,都顯示出了高貴典雅的藝術情趣。當客人落坐在古老的英式木桌椅間,暢飲一杯特製鮮啤酒,小憩疲憊的身體,欣賞著歐洲古典音樂,品嚐著正宗的英法風味西餐,都會使您悠悠然升起仿佛置身於歐洲大陸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