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野菜在現代生活中的價值
隨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健康,而健康的飲食是健康的根本保證。近年來,在人們厭倦了都市大魚大肉的餐桌文化後,一股回歸健康的“綠色”風悄然興起,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和改變著現代人的生活。曆史上用來救荒的野菜,在幾百年後的今天,居然可以登上大雅之堂,成為人們競相追捧的美食,這是那些曾經靠著野菜充饑的父輩一代怎麼也想不到的。事實上,由於曆史環境所限,野菜獨特的營養價值與魅力被人們忽視和埋沒了。如今,野菜以其獨特的價值再次被賦予新的使命,成為人們健康的護衛者,完成了從救荒到食療保健的價值轉變。
打碗花,一種讓孩子們深信隻要一碰就會打破碗的花,以前隻知道是兔子們最喜歡啃食的美味,沒想到它的鈣含量如此之高,難怪兔子個個跑得快。
真正純天然、無汙染的綠色食品
野菜即自生於荒郊山野、沒有經過人為栽培的野生可食植物。現代社會發展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一些負麵的影響,如環境汙染,糧食、蔬菜和水果受到農藥和化肥的汙染等。野菜多生長在山野、林邊、樹叢、河岸等地,自生自長,不受農藥、化肥、城市汙水、工礦廢水等的汙染,是真正純天然、無汙染的綠色食品。
高於一般蔬菜的營養價值
蔬菜是人體所需維生素、礦物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等營養成分的重要來源,同時又有刺激食欲、調節體內酸堿平衡、促進腸的蠕動、幫助消化等多種功能,因此在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活動和增進健康方麵具有重要的意義。野生蔬菜因為其自生自長的特性,在營養價值方麵不僅可以與栽培的蔬菜相媲美,甚至有些品種還要比普通栽培的蔬菜高出幾倍,如下表:
野生和栽培蔬菜食用部位所含營養成分的比較(引自《野菜》化學工業出版社)
獨特的野味
在味道方麵,野生蔬菜往往都有一種特殊的野味和清香。野菜中,酸、鹹、苦、辛、甘五味俱全,赤、青、黃、白、黑五色兼備。用於鮮食、炒食、做餡、做湯、做粥、醃漬等,味道鮮美,清香爽口,別具風味。
藥食兩用的食療功能
最為重要的一點是,幾乎所有的野菜都可以入藥。比如馬齒莧對痢疾杆菌、大腸杆菌等具有較強的抑製作用,被稱為“天然抗生素” ,而在編者的家鄉,的確就有將馬齒莧切碎後攤雞蛋,用以治療腸炎的民間土方。又如絞股藍在國外被稱為“福音草” ,國內則稱之為“南方人參” ,它具有抗高血脂、抗動脈粥樣硬化、抗血栓形成、抗衰老等作用,對各種癌細胞的增殖也有明顯的抑製作用。
古代道家服食的仙品
有時候不得不承認,我們的老祖宗在某些方麵是比現代人聰明的。比如我國古代的道仙家們就認準了幾種“仙品”,專靠服食這些東西來延年益壽,如:
地榆,道家的修行者非常看重地榆,並將其稱為“靈草”。研究證明,地榆在涼血止血、清熱解毒、消腫斂瘡方麵的確有一定的功效。
玉竹,《神農本草經》中將其列為上品。玉竹自古便是道家服食的仙品,具有養陰潤燥、生津止渴的補益功效。
黃精,為古代道仙家們所推崇,其根具有補氣養陰、健脾、潤肺、益腎的功效。
柏子仁,即側柏的種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它也是古代道仙家服食辟穀的重要藥品,具有養心安神、美容養顏、潤腸通便的功效。
總之,我們不禁要感慨,大自然賜予了人類多少神奇的野生資源,等待著我們去認識,去保護,去利用!
2. 本書的獨特之處
野菜是天地的精華,大自然的饋贈。為了讓人們能夠更好地認識野菜,進而采集、食用,收獲健康,本書在參照大量古籍資料的基礎上精心篩選,隻保留那些最常見、營養最豐富的野菜,並對其中的大部分做了實地考察,大大提高了本書的食用價值。同時本書還充分借鑒了野菜古籍圖文並茂的表現形式,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創新,使讀者能快速、準確地查找某一植物,並在閱讀過程中收獲愉悅。
精心篩選,保留最常見野菜291種
本書精心篩選了291種生活中最常見、最具營養價值的野菜,在編寫過程中,我們重點做了一下工作:一是每種野菜統一使用中文學名,並配有拉丁文名和各地的別名,保證讀者能準確查找認識每一種植物;二是去除有毒植物,自然界中很多植物被證明是有毒的,由於古人認識的局限性,有些也被收錄到了野菜古籍中,為了引導人們更加健康地食用野菜,我們刪掉了這些植物;第三,“常見”與“營養”是本書篩選的主要標準,進而保證了本書的實用價值與食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