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都推動和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第一次工業革命進入到蒸汽時代,帶三點水的“汽”,第二次工業革命進入到電氣時代。
第二,資本主義生產關係都進行了調整。第一次工業革命進入到自由資本主義階段,第二次工業革命進入壟斷階段。
第三,既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和調整,又促進了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表現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馬克思主義誕生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列寧主義誕生了。列寧主義叫帝國主義時代的馬克思主義,你就想大胡子,一個小光頭,列寧主義誕生。
第四,城市化。今天發達國家的農村,像英國這些國家,搞大農場,農業基本上不發展了,在國民生產總值當中的比例,可能連百分之零點幾都到不了。英國的農業都是貴族農業,我自家辦一個農場,我喝的奶,是農場裏的牛擠出來的;我吃的雞蛋是家裏的農場養的。我不吃外麵的,外麵的有害。我自給自足,為自己服務。20世紀90年代初的英國農業,產值不如英語多,英語一年給英國掙7億英鎊,農業可能掙不了這麼多錢。幾年後,聽說英國鋼鐵業的產值不如搖滾樂多了,這個國家完全過渡到以第三產業——服務產業為主了。這是城市化的問題。
第五,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初步形成,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最終完全確立。
貪食蛇的活路
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到壟斷階段,我們說生產和資本高度集中,就產生了壟斷。為什麼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不會出現生產和資本的高度集中,而是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出現了生產和資本的高度集中?比如咱們說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在棉紡織業,棉紡織業部門的投資量小,技術含量低,是個人為主,拿一萬塊錢都能成為資本家。租一間小平房,買3台縫紉機,雇三個便宜裁縫妞,從縫襪子、鞋墊開始咱就起來了,都能成為紡織資本家。到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你還想這樣,就不行了,你說想辦一個煉油廠,拿出10萬塊錢連買個鑽頭都不夠。所以就必須合資,搞股份。咱們大家都投資,大家都是股東,我被選舉成為董事長兼ceo,然後你們就甭管了,到年底我給大家分紅。一合資,規模就大了。有了錢,就可以把隔壁吞掉,把隔壁的隔壁吞掉,越來規模越大,所以生產和資本高度集中的原因在於生產的發展,這是大機器工業本身對生產一體化的要求。
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時候,你有一家織布廠,你不用管紡紗,可以從紗廠進棉紗。織完了布你也不用管染,你可以交給印染廠,印染廠再把布賣給服裝廠,服裝廠做衣服。我是什麼環節,就管自己這個環節,買來棉紗織成白布,別的事我就不管了,有個上家,有個下家。所以這種工業的活,基本上抓住一個環節就可以了。到了大機器工業時代,我做一輛汽車,用豐田的輪、本田的殼、寶馬的方向盤、奔馳的發動機,完全不配套,這車開起來很懸,得走一道撿一道零件。
所以就要求生產必須一體化,這種一體化就必然會導致壟斷的出現。像是1873年的經濟危機,凡是能活下來的全是大企業,帶壟斷性的企業。資本家們從中認識到壟斷的必要性,規模才能出效益。
壟斷已非昨日
壟斷組織形成後的作用:第一,調整了生產關係。曾經講到資本主義社會的固有矛盾,生產的社會化跟生產資料的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就是我們說生產的無政府狀態。實際上壟斷組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生產的無政府狀態。比如說咱們原來都是紡織資本家的時候,大家無序地競爭,現在咱們變成了一個公司了,最起碼在咱們公司內部有了一個統一的規劃。比如說服裝有多少個牌子你數得過來嗎?你數這個真是沒事找事幹,可能國家那兒都沒統計,所以服裝行業的競爭肯定是無序的。汽車有多少個牌子也數不上來,世界名牌轎車有幾個牌子,倆巴掌肯定數不過來了。但是飛機的牌子,能像服裝那麼多嗎?你做得了嗎?所以這就涉及一個企業內部的調整問題,實際上就標誌著資本主義企業的現代化的問題。
中國的鄉鎮企業是典型的封建家族式企業,所以說富不過三代,現在中國的鄉鎮企業一般富不過當代,有的自己這輩就垮掉了。我是總經理,我媳婦副總,我小舅子出納,我小姨子會計,我媽是董事長,我爸名譽董事長,就這種封建家族式企業,我用的全是自己家裏的人,開除誰我都不舍得,所以誰在我這兒都不好好幹,最後這企業肯定完蛋。現代企業是股份製企業,發行股票,所有的持股人都是企業的老板。你給微軟幹不是給比爾-蓋茨幹,是給你自己幹。每一個微軟員工都持有股票嘛,大家都是這個企業的主人,也就是每一個持股人都是老板。這樣一來,這個企業就不是完全的私有製企業了。所以資本主義生產的社會化跟生產資料的占有之間產生的矛盾,通過壟斷就能解決,這不再是私人占有。
今天咱國企改革基本是股份製,現代企業股份製,讓老百姓買股票。所以調整生產關係,克服生產的無政府狀態,這個是壟斷組織一個相當大的作用。
第二,提高勞動生產率,推動生產力的發展。比如說今天的世界500強企業基本是壟斷企業、大財團,有餛飩鋪嗎?輕工業企業也很少,都是這種壟斷性的大財團。
六巨頭本色
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紛紛進入到壟斷階段,來看它的特征:
第一個國家是美國。美國的外號叫托拉斯帝國主義,是因為資源環境、西部開發、移民和歐洲的投資,剩餘資本湧入。這四點中的資源環境,是第一次工業革命很快發展的重要原因,還有移民,當然在這個時候美國的移民程度比第一次工業革命快多了。1865年內戰結束到1913年“一戰”爆發前,平均每天從自由女神像下進入美國的外國移民是3000人,因為那時移民規劃署設在長島,而移民主要來自歐洲,都是從大西洋那邊過來的,像愛爾蘭全國幾乎有一半人移民到美國去了,所以移民數量一天3000,一個月90000,一年100萬,40多年4000多萬人。美國在獨立的時候人口300萬,南北戰爭爆發的時候3000萬,一戰前人口就接近1億了,這1億裏麵相當多都是外國移民,為國家提供了勞動力、技術和經驗。
這一點西部開發得益於新運動和宅地法,那是跟美國內戰有關的。
歐洲大量的資本投到美國,記得2003年,那會兒咱中國吸收外資600多億美元,世界第二,世界第一的美國吸收了10000多億美元,第一跟第二差非常多。那時候大家投資都想往美國投,那兒最保險。咱們中國現在拿著美國5000多億,2萬億外彙儲備裏,其中光美國國債就5000多億,咱現在不是還買著美國國債呢嗎,就是因為保險,你買薩達姆的國債不是找倒黴嘛,薩達姆掛了你跟誰要錢7所以美國人是世界上最會過日子的人,他的錢是借來的。現代社會欠錢的是大爺,我問你借的錢我不還你,你能把我怎麼著?
第二個國家是德國。德國經濟發展迅速靠著統一的國內市場、法國賠款、法國割地和新技術,新設備。作為後起之秀,德國實際上是壟斷資本在國內占主導地位的,但是德國掌權的主要是幫容克貴族們。這幫人不是資本家,相當於英國的那些新貴族、土地貴族。你看德國的宰相,一般都是這爵那爵的,甚至還有親王,像皇族內閣似的,所以德國政治上很保守。但是資本主義發展反而高度發達,位居歐洲第一,世界第二,超過了英、法等老牌國家。美國和德國的經濟發展速度很快,美國是因為南北戰爭,德國是因為完成統”。作為後起的國家,美國和德國技術設備很新,屬於發展速度快的,英國和法國則是發展速度慢的。
英國是殖民帝國主義,作為一個老牌帝國主義國家,經濟發展速度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就慢了下來,隻有金融業還算舉足輕重。今天世界的主要國家,按產值劃分,中國是世界第三,順序是美國、日本、中國,然後德國什麼的往下排。咱世界第三,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人民幣升值了,折合成美元就多了,所以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如果按經濟結構劃分,咱們是排不上號的,排第一的是美國,提供全世界所需要的科學技術;排第二的是英國,提供全世界所需要的金融服務;排第三的是德國,提供全世界所需要的機器設備。你這機器設備裏麵10台機器有8台是德國的,不是德國的也是用的德國技術,你一提起德國什麼東西最好?機械嘛。像德國的照相機,精美得跟工藝品一樣,製造水平太高了。而英國的金融業在這個時候仍然還是舉足輕重的,但是整體發展水平落後,整體發展水平落後的原因是什麼呢?
第一,英國作為一個老牌的國家,設備陳舊。
第二,英國設備陳舊卻不改,錢都用在資本輸出了。對於英國來說是“成也殖民地,敗也殖民地刀。殖民地成就了英國,也因為殖民地毀了英國。1990年的時候,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是6萬億美元,日本是4萬億美元,中國是5千億美元。
當時美國人驚呼這是經濟上的“珍珠港事變”,一個國土麵積相當於美國1/25的國家,國民生產總值接近美國,照這個速度發展下去將要超過美國。中國跟美國一般大,可國民生產總值隻相當於美國的1/12。那會兒中日處在留蜜月期刀,因為中國對日本不構成威脅。日本一個勁兒援助我們,給我們錢,那點兒日元貸款咱也沒必要放在心上,到現在為止一共才給了300億美元,我們一年光公款吃喝、旅遊,就得多少錢了,你算算看。
到了2000年那會兒,日本眼看追上美國了。10年過去,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是12萬億美元,日本是3萬多億美元,中國1。6萬億美元。美國把日本遠遠地甩在了後邊,反而中國跟日本的差距縮小了。今天美國大概是14萬億,日本5萬億,中國3萬億,所以中日兩國老有矛盾,因為日本覺得你對它構成威脅了。亞洲從來是一山不容二虎。美國靠什麼把日本甩開,這10年在日本的經濟史上被稱為失去的10年,產業結構出現了問題,跟當年英國的問題一樣。日本玩兒命地發展煉鋼、造船、汽車、家用電器這種所謂的夕陽工業,沒有發展前途的工業。dvd光碟,現在誰不會做?你造它幹嗎?發展這種產業,將來經濟的增長速度肯定會受影響。日本覺得發展這個產業好,可以出口。可是這個東西又不是什麼高科技,早晚有一天連企鵝都會了,你怎麼辦?英國也是同樣的,棉紡織在歐洲落後,拿印度去,印度落後拿澳洲,拿了個遍,大家都會了你怎麼辦?相較之下,發展高科技企業就不是一般人能學得會的了,所以一下把你甩下去了,就是這麼一個道理。
第四個是法國。法國發展比較落後,原因有幾個:第一,割地賠款,法國的外號叫高利貸帝國主義。第二,法國是小農經濟和中小企業,也跟它以前落後的原因是一樣的。第三,法國的高利貸資本發達。你看英、法發展緩慢的共同原因是資本輸出、設備陳舊,英國的資本輸出,是投資到了殖民地,可是法國更徹底,直接借出去了,它覺得我借你3000過一年你得還我7000,我比搶都容易。可是法國就忘了,如果你不還錢怎麼辦?我也不能拿你怎麼著啊。就好像你欠銀行30萬的房貸不還,銀行能逼得你上吊,你要是欠它30個億呢,你就逼著他上吊了。我就是不還了,你等著關門吧。所以法國就不明白這道理,你把錢借出去了,都借給俄國了,沒想到十月革命爆發,更沒想到列寧同誌一揮大手,概不承認沙皇政府所借的一切外債,1000多億金法郎02,好嘛,雞飛蛋打一場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