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些幸存者的口中,敵人擁有著如戰艦一般龐大的巨獸,它的口中能夠容納數以萬計的異星生物,這些異星生物不僅能夠在真空環境當中生存很長一段時間,同時還能朝人類的艦隊發起近距乃至是自殺式的襲擊——
盡管人類擁有著最大口徑的激光炮和殲星炮,但這種大口徑兵器對於蚊子來說,卻沒有任何的作用。
就算人類能夠研發出機甲來將單兵實力提升到一個足以與異星生物抗衡的檔次,但這些機甲的產量卻十分低下,一艘戰艦最多隻有上百架機甲,但卻要麵對上萬隻比機甲靈活數倍的異星生物,其戰鬥力的差距可想而知。
在三光年外的戰鬥當中,人類艦隊隻來得及開了二十多炮,擊傷了異星生物的幾個首領,而後便被鋪天蓋地的敵軍給徹底化成碎片。
敗仗的消息讓所有民眾都陷入了震驚當中,整個星海共和國從上到下都彌漫著恐慌的氛圍。
而後,議會又派出了幾支艦隊發動了試探性的進攻,但每一次都無功而返。
在經曆了數次挫折後,科學家們聯名上書,想要推動“基因戰士”計劃,通過人體實驗來製造出能夠用肉體與異星生物進行抗衡的戰士——一開始隻是招募誌願者,後來通過一些大型製藥廠商的遊說,死刑犯也被納入到試驗的範圍當中——最終形成兩個實驗室,一個設置在流放重犯的聖赫勒拿星,另外一個則設置在新京星的衛星雲津星上,前者是懲罰性的人體實驗,後者則是對自願者的訓練與試驗。
但還沒有訓練多久,異星生物仿佛是察覺到了人類的行動般,通過紫色的傳送門躍遷到了雲津星上,對還未成型的實驗室發動了突襲。
盡管雲津星上的實驗很順利,培養出的那些基因戰士也擁有相當程度的戰鬥力,但相比起異星生物來說,依舊有著十足的戰鬥力差距,因此在一場激烈的戰鬥之後,雲津星的人類幾乎被屠殺了個遍,實施基因戰士計劃的科學家們也盡數喪命於此,當星海共和國的艦隊來到這裏時,發現雲津星已經成為了異形生物的巢穴,所以便直接用殲星炮將雲津星給洗了個遍。
直至今日,人們依舊覺得雲津星上埋葬著無數人類的亡魂,同時也埋葬著異星生物的亡魂,因此這個星球的風水不好,許多人不願意來這個行星上居住,最後成為了用來建造和停泊戰艦的軍事基地,當然這是後話。
後來有消息稱,雲津星事變其實是一次去除政敵的政治事件,主導研發戰艦的官僚可以從各個機械加工廠中獲得大量的回扣,因此不失餘力推動更為先進的戰艦的研發,所以對分走了自己預算的那群科學家恨之入骨,因此在雲津星事變爆發的時候,其實星海共和國的戰艦就停泊在旁邊,隻不過是出自官僚的命令才沒有動身而已。
由於這則留言的流傳,再加上民眾的生活水平因為政府開始整軍備戰而降低,但後來卻發現大量的貪汙腐敗在官僚係統中盛行,最終星海共和國陷入了嚴重的內亂當中,甚至有小規模的暴亂在各個殖民地上爆發,一時間星海共和國竟是風雨飄搖,仿佛隨時都有可能滅亡一般。
當星海共和國陷入動亂時,異星生物的大軍經曆了五年的航行,走完了那段三光年的道路,終於來到了恒星係的麵前——
與異星生物最近的,便是秦風被流放的聖赫勒拿星。
後來的事情,便是秦風的那段遙遠的夢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