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答卷
佚名
一個小孩子向一位老先生學習書法,用廢舊報紙練字多年。他的父親認為他很有這方麵的天賦,想在這個領域好好培養他,所以請老先生教他,可是沒有想到的是,這麼多年來他的孩子一直沒有什麼大進步。他的父親有些不甘心,便去問老先生這是怎麼回事。老先生對孩子的父親說:“如果你讓你的孩子用最好的紙來寫,可能會寫得更好,取得更大的進步。”
孩子的父親按照老先生說的去做了。果然,從那以後,那個孩子的書法大有長進。問其原因,老先生說,因為他用舊報紙寫字的時候,總感覺是在打草稿,即使寫得不好也無所謂,以後還有機會,所以就不能完全專心;而用最好的紙,他就會感覺到機會的珍貴,有一種很正式的心態去寫,從而也就比平常練習時更加專心致誌,用心去寫,所以字也就能夠寫好。
驀然回首每個人走過的人生路程,許多時候,我們確實總是在犯這樣的錯誤:總把希望寄托在明天,不珍惜生命。人生就像寫字一樣,往往不注重字寫得怎樣,而隻是看花費了什麼樣的紙。正是這種草稿上練字的心態,使心中許多願望沒能實現。這並不是說我們沒有能力做到,沒有能力做得更好,其實是曾經以為自己還有時間和機會,所以才一次次失去難得的機遇,白白浪費了一張又一張人生好紙。老是在以一種非介入的心態做事,隻是把生活裏的許多事情當成演習,而不是真刀真槍地實戰,所以就沒有完全發揮出自己的潛能和專長,更沒有全力以赴地去做事,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大家都知道《明日歌》:明日複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所以我們要珍惜每一次機會,認真對待每一天。季節可以重複,時間可以重複,金錢可以重複,唯有生命不可重複。生命之於每個人隻有一次。
生活是場直播的戲,它沒有給我們留下任何彩排的機會,但是生活也在眷顧著我們,隻要我們能夠認真對待,就像一首歌裏唱的那樣“我的未來不是夢,我要認真對待每一分鍾;我的未來不是夢,我的心跟著希望在動,跟著希望在動。”
路曲心直
包利民
從前有一個小和尚,在很小的時候就被遺棄在一座寺院門前,是寺中眾僧把他拉扯大的。每天清晨,他要去擔水、灑掃、做早課,然後去寺後的市鎮購買寺中一天所需的日常用品。回來後,還要幹一些雜活,晚上還要讀經書到深夜。就這樣,晨鍾暮鼓中,十年過去了。有一天,小和尚在和其他夥伴聊天的時候,發現別人也會被分配幹雜活和下山購物。但他們去的是山前的市鎮,路途平坦距離也近,買的東西也大多是些比較輕的。而十年來方丈一直讓他去寺後的市鎮,要翻越兩座山,道路崎嶇難行,回來時肩上還多了些很重的物品。聽了他們的話,小和尚非常納悶,也有些委屈和氣惱,心想方丈為何對我如此苛刻,便去找方丈問個清楚,他問道:“為什麼別人都比我自在呢?沒有人強迫他們幹活、讀經,而我卻要幹個不停呢?”方丈微笑不語。
第二天中午,當小和尚扛著一袋小米從後山走來時,發現方丈正站在寺的後門等著他。方丈把他帶到寺的前門,坐在那裏閉目不語,小和尚不明所以,便侍立在一旁。日已偏西,前麵山路上出現了幾個小和尚的身影,方丈問那幾個小和尚說:“我一大早讓你們去買鹽,路這麼近,又這麼平坦,怎麼回來得這麼晚呢?”“方丈,我們說說笑笑,看看風景,就到這個時候了。十年了,每天都是這樣的啊!”
方丈又問身旁侍立的小和尚:“寺後的市鎮那麼遠,翻山越嶺,山路崎嶇,你又扛了那麼重的東西,為什麼回來得還要早些呢?”小和尚說:“我每天在路上都想著早去早回。由於肩上的東西重,我才更小心去走,所以反而走得穩走得快。十年了,我已經養成了習慣,心裏隻有目標,沒有道路了。”
方丈聞言大笑,說道:“道路平坦了,心反而不在目標上了。隻有在坎坷的道路上行走,才能磨煉一個人的心誌啊!”
這個當年的小和尚就是後來的玄奘法師。在西去的途中,雖然水阻山隔,艱難重重,他的心中卻一直閃耀著執著的光芒。
道路平坦了,心反而不在目標上了。隻有在坎坷的道路上行走,才能磨煉一個人的心誌啊!這句太深刻,太有道理了。道路曲折並不是通向目標最大的障礙,一個人的心誌才是成功的關鍵。隻有心中確定目標,堅持大目標,行動才會有方向。我們要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實現了既定的目標就可以稱得上成功。隻要心中的希望之火不曾熄滅,即使道路再崎嶇難行,前途也是一片光明。
寒號鳥的故事
佚名
山腳下有一堵石崖,崖上有一道縫,寒號鳥就把這道縫當作自己的窩。石崖前麵有一條河,河邊有一棵大楊樹,楊樹上住著喜鵲。寒號鳥和喜鵲麵對麵住著,成了鄰居。
幾陣秋風,樹葉落盡,冬天快要到了。
有一天,天氣晴朗。喜鵲一早飛出去,東尋西找,銜回來一些枯枝,就忙著壘巢,準備過冬。寒號鳥卻整天飛出去玩,累了回來睡覺。
喜鵲說:“寒號鳥,別睡覺了,天氣這麼好,趕快壘窩吧。”寒號鳥不聽勸告,躺在崖縫裏對喜鵲說:“你不要吵,太陽這麼好,正好睡覺。”
冬天說到就到了,寒風呼呼地刮著。喜鵲住在溫暖的窩裏。寒號鳥在崖縫裏凍得直打哆嗦,悲哀地叫著:“哆嗦嗦,哆嗦嗦,寒風凍死我,明天就壘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