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努力了嗎
佚名
1927年,美國阿肯色州的密西西比河大堤被洪水衝垮,一個9歲的黑人小男孩的家被衝毀,在洪水即將吞噬他的一刹那,母親用力把他拉上了堤坡。
1932年,男孩八年級畢業了,因為阿肯色的中學不招收黑人,他隻能到芝加哥讀中學,家裏沒有那麼多錢。那時母親做出一個驚人的決定——讓男孩複讀一年。她則為整整50名工人洗衣,熨衣和做飯,為孩子攢錢上學。
1933年夏天,家裏湊足了那筆血汗錢,母親帶著男孩踏上了火車,奔向陌生的芝加哥,母親靠當傭人謀生。男孩以優異的成績中學畢業,後來又順利地讀完了大學。1942年,他開始創辦一份雜誌,但最後一道障礙是缺少500美元郵費,不能給訂戶發函。一家信貸公司願借貸,但有個條件,得有一筆財產做抵押。母親曾分期付款好長時間買了一批新家具,這是她一生最心愛的東西。但她最後還是同意將家具做了抵押。
1943年,那份雜誌獲得巨大成功。男孩終於能做自己夢想多年的事了:將母親列入他的工資花名冊,並告訴她算是退休工人,再不用工作了。那天,母親哭了,那個男孩也哭了。
後來,在一段反常的日子裏,男孩的一切仿佛都墜入穀底,麵對巨大的困難和障礙,男孩已無力回天。他心情憂鬱地告訴母親:“媽媽,看來這次我真要失敗了。”
“兒子,”她說,“你努力試過了嗎?”
“試過。”
“非常努力嗎?”
“是的。”
“很好。”母親果斷地結束了談話,“無論何時,隻要你努力嚐試,就不會失敗。”
果然,男孩渡過了難關,攀上了事業的巔峰。這個男人就是馳名世界的美國《黑人文摘》雜誌創始人,約翰森出版公司總裁、擁有三家無線電台的約翰·H·約翰森。
約翰森的經曆向我們昭示:命運全在搏擊,奮鬥就是希望。失敗隻有一種,那就是放棄。
一個人想幹一番事業,在一番努力之後,他失敗了。他沮喪地告訴了他年老的母親,那位母親跟他說:“孩子,你真的努力了嗎?”那人沉思……後來他又投入已經失敗的事業中。過了幾年,很不幸,那個人還是一敗塗地,而且這次敗得更慘。他一臉沮喪地跟母親說了自己的遭遇,他的母親一臉溫和地說:“孩子,你真的足夠努力了嗎?”那個人沉思……後來,他又投入繼續他堅持的事業中去……最後他取得了巨大成功。
在我們失意時,我們可以輕輕地問問自己“你足夠努力了嗎?”如果你努力了,那就沒有失敗而言。即使一個人“死”在他前進的道路上,他也沒有失敗,因為他一直在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相反,跌倒、徘徊甚至墮落在倒退的路上,那才是真正的失敗。三分靠天意,七分靠打拚,愛拚才會贏。
出賣時間的孩子
皮朝暉
一個小孩去上學,他正焦急地等著公共汽車,踮起腳望了一次又一次,但是車總不來。這段時間真難熬啊!
“收多餘的時間羅!有多餘的時間拿來賣喲!”原來是個收破爛的白胡子老人在叫喊。隻見他肩挑一擔破籮筐,筐裏裝著幾個白袋子。怪啦,收多餘的時間,沒聽說過呀?
有人問:“這多餘的時間怎麼個收法呀?”
白胡子老人笑笑說:“按秒計算,收多少我就滿足你多大的要求。而且,不高興賣了還可以退!”
小孩心裏一動,等車的時間不正是多餘的嗎?於是,小孩喊道:“老爺爺,我把等車的時間賣給你!”
“好啊!”白胡子老人放下擔子,說,“那麼,你要求什麼?”
“我要車來!”
白胡子老人彎著手指算了一下:“共計961秒,可以成交。”於是,白胡子老人拿起一個白袋子,往小孩頭上套了一下。果然,小孩睜眼一看,車來了!
這時,人們一窩蜂地往車上擠。
“多麼神奇的老人!”小孩卻沒有上車,他的腦子飛快地轉開了,“乘車的時間不也是多餘的嗎?”
想著,小孩又對白胡子老人說:“乘車的時間我也賣,我要求到學校。”
“好哩!”白胡子老人忙解開紮緊的袋子,並且笑眯眯地說,“孩子,如果你還有多餘的時間,就對著窗口叫一聲‘賣時間羅’,我準會到的。”
一轉眼,小孩到了學校。
不費任何力氣就能達到目的,付出的隻不過是些多餘的時間,小孩嚐到了甜頭。上課了,聽著聽著,小孩不耐煩了,心想:“上課是為了今後上大學,那麼,小學、中學都是多餘的,何不賣掉呢?”
小孩對著窗口輕輕地喊:“賣時間羅!”
果然,白胡子老人探頭探腦地出現在窗口了。
小孩對老師撒了個謊,出了教室。就這樣,小孩把小學、中學的時間全賣掉了,一眨眼,小孩變成了一個小夥子,而且是個有知識的大學生呢!
大學生坐在大學寬敞明亮的教室裏,又想開了:“讀大學是為了工作,為了事業,為了生活,我為什麼不賣掉這些多餘的時間,做個受人尊敬的科學家呢?”
於是,大學生立刻成了國家研究所裏一位中年科學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