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花仙子的春之舞(1)(1 / 3)

第一次表演

任鑫悅

藝術就在我們的身邊,隻要用心去觀察,去體驗,你就會享受到藝術的快樂。我至今難忘第一次表演小品的事情。

記得那是二年級。一天,老師告訴我們要開《藝術小花朵朵開》主題中隊會。大家都很高興。老師還讓我表演節目,讓我在小品裏扮演賣黃瓜的人。我想:這太容易了,我一定能演好!

排練時,我照著台詞就喊了起來,逗得大家直笑。同學們都說我演得不像。其中一個同學說:“你吆喝得一點也不好聽。”我一聽就像霜打的茄子一樣蔫了。老師親切地說:“你說台詞時,要注意像唱歌一樣,要有節拍,最後一個字要拉長些。”於是我按照老師說的又吆喝起來。這一來大家笑得更厲害了,又說我像在唱跑調的歌。哎,這麼個小角色演起來可真不容易呀!

老師讓我回家好好練習。路上,一個同學說:“到菜市場去看看吧!”這下可提醒我了。我趕緊去了菜市場。我站在路邊觀察起來。隻見賣菜的見到來人才吆喝,吆喝的詞也不止“賣黃瓜啦!”這一句,還有多少錢一斤,還有誇黃瓜好的詞呢!而且一邊吆喝一邊指著黃瓜給大家看。我高興極了。

又到排練的時間了,我吆喝道:“賣黃瓜啦,頂花帶刺兒又鮮又嫩,一塊錢三斤,快來買呀!”果然效果很好,同學們都說太像了!

當一次小演員,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看事容易,做事難!

“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是個形象的比喻,本意是指在舞台上表演一分鍾需要有台下十年的時間練習。這與“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有很大的相似之處。寓意一個人要有所作為和成就,需要經過長期的積累和磨煉。小作者為了在小品裏扮演好賣黃瓜的人,認真練習,終於吆喝得有模有樣,效果很好,得到同學們的誇獎。這也使我們懂得了一個道理,要想有所成績,必須做充足的準備,付出辛勤的努力才行。

無聲的舞者

佚名

2005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21個聾啞人近乎完美地演繹了舞蹈《千手觀音》,領舞者邰麗華憑著出眾的表演,讓人難以忘懷。

1976年,邰麗華出生在湖北宜昌。當她睜開黑亮的眼睛第一次張望這個世界時,醫生和護士們便讚歎這個女嬰的美麗。當她發出第一聲啼哭時,父母便認定女兒有唱歌的天賦。然而,邰麗華兩歲那年,卻因一次高燒失去了聽力。沒過多久,她甜美的歌喉也關閉了。

7歲那年,父母將她送入市聾啞學校學習。一天,老師踏響木地板上的象腳鼓,把震動傳給站在地板上的學生,讓孩子們由此知道什麼是節奏。當同學們為腳下變化無窮的震動興奮不已時,小麗華已全身匍匐在地板上,嬌小的身體隨著節奏擺動。從此,她愛上了舞蹈。

在婀娜的舞姿背後,邰麗華付出了比常人多好幾倍的辛苦。有一年的整整一個夏天,麗華都穿著長褲。媽媽感覺很奇怪,因為女兒總摸著衣櫃裏的裙子發呆,可即便睡覺她也不肯脫下長褲。趁女兒熟睡,媽媽卷起了她的長褲,看見包著紗布的膝蓋又紅又腫。母親心疼得哭了,而邰麗華卻笑著指著自己的胸口告訴母親:“一點兒都不疼。我喜歡舞蹈,我要爭氣。”

憑著頑強的毅力和執著的努力,邰麗華在眾多的舞者中脫穎而出,獲得了一個又一個舞蹈大獎。現在,邰麗華最大的夢想就是讓所有殘疾人共享舞蹈藝術的完美境界。

21個聾啞人用他們“至善”、“至美”、“至純”的表演感染了無數觀眾,她們的汗水,他們的努力幻化成這世界上最美的觀音,她們的善良,她們的樂觀,幻化成這世界上最慈悲的觀音。雖然她們是聾啞人,但是她們依舊可以在藝術的舞台上展現自己的才藝,因為她們追逐夢想的精神和付出就已經是絢爛的一場戲。

在無聲的世界裏,她們用自己對音樂的獨特見解,以自己的形式演繹著最美的舞蹈。她們不僅感動了自己,更感動了所有人。“無聲勝有聲”,她們雖然聽不見,但心中卻閃耀著希望,而觀眾的掌聲是給予她們最珍貴的回報。

位置

崔浩

邁克在求學方麵一直遭遇失敗與打擊,高中未畢業時,校長對他的母親說:“邁克或許並不適合讀書,他的理解能力差得讓人無法接受。他甚至弄不懂兩位數以上的計算。”

母親很傷心,她把邁克領回家,準備靠自己的力量把他培養成才。可是邁克對讀書不感興趣,為了安慰母親,他也試著努力學習,但是不行,他無論如何也記不住那些需要記憶的知識。

一天,邁克路過一家正在裝修的超市時,他發現有一個人正在超市門前雕刻一件藝術品,邁克產生了興趣,他湊上前去,好奇而又用心地觀賞起來。

不久,母親發現邁克隻要看到什麼材料,他會認真仔細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打磨和塑造它,直到它的形狀讓他滿意為止。母親很著急,她不希望他玩弄這些東西而耽誤學習。邁克聽從母親的吩咐繼續讀書,同時又不放棄自己的愛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