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花仙子的春之舞(4)(2 / 2)

有一位青年,他家世代以養羊為生,到了他這代,經過努力,羊群的數量逐年遞增,已經發展到10萬隻的規模。為此,他感到十分自豪,但又有些迷茫,因為,盡管他一再努力,羊群的數量卻隻維持在10萬隻上下,不再增長,他非常困惑。

有一天,他的爺爺來到他放牧的農場。見爺爺來了,他便用手指著漫山遍野的羊群,很有成就地炫耀。哪知爺爺一臉不屑地說:“我也一樣。”青年大為不解,正要細問緣故,爺爺卻一聲不響地走了。他不明白一向疼愛他的爺爺說這話的意思。

夜色降臨,四散的羊群逐漸安靜下來。淡淡的月光下,他望著一望無際的羊群若有所思。因為,近一段時間,每當夜半時分,他總能聽見羊群發出的哀號。第二天至少有50隻成年羊被咬死,肚子被撕開,死於非命,被咬死的羊羔數量更是不計其數。他想這一定是狼幹的好事,但狼的胃口似乎沒這麼好。

一次,一個動物學家經過牧場,青年求教於這位專家,才知道事情真相。原來,在澳大利亞境內有一種野狗,是澳大利亞的頭號食肉獸,估計整個澳大利亞有100萬隻,正是這種動物的存在,才使他的羊群數量不再遞增。他忽然想起爺爺說過的“我也一樣”的話,原來,早在爺爺放牧的時代,就存在這種情況,隻不過,誰也沒有辦法解決而已。

既然問題已經找到,能不能徹底解決呢?善於思考的他又開始了富有想象力的思索,他決定在全澳大利亞建一道防護牆。哪知話一出口,就遭到了家人的極力反對,幾千公裏的圍牆,不但耗資巨大,而且極難維護。但他一點也不退縮。一開始,他一個人在自家的牧場周圍用鐵絲網築起了一道防護牆,後來,他就沿著自家牧場往四周擴展,防護牆一點點延伸著。他的這種做法感染了周圍其他人,於是,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築牆的行列,以至於政府也開始關心和資助由他發起的這項築牆運動。

一年以後,一道從澳大利亞南部大海灣向東延伸,經新南威爾士,穿過昆士蘭東部,抵達太平洋南岸的高1.8米、下部由小眼鐵絲網、上部由棱形鐵絲網、頂部由帶刺鐵絲構成的世界上最長的防護牆建成了。由於它的建成,澳大利亞的羊群數量猛增。圍牆像一條河一樣在澳大利亞大陸上蜿蜒著,穿過沙丘、石頭山、茂密的灌木叢和荒蕪的平原,保護著越來越多的羊群。

許多年過後,這道防護牆已經成為澳大利亞人為之自豪的旅遊景點之一。前來旅遊的人們善意地稱它為愛心圍牆。

這位青年,遇到了與他爺爺同樣的問題、同樣的環境、同樣的困惑,就是他的羊被頭號食肉獸吃掉。而他爺爺的回答“我也一樣”讓他決定把這個問題解決掉。於是他換了角度,築起了那道圍牆。生活中,之所以有許多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是因為我們沒有改變原有的想法和思維方式,致使問題懸而難解。孰不知,隻要思路稍作更改,並決心做下去,就沒有不能解決的問題。換個角度,問題可能就迎刃而解了。

那一雙眼睛

王靈群

我第一次見到那雙眼睛,是報名的第一天。從五年級升到六年級時,原來的語文老師調走了。見到這位新老師時,我膽怯地遞上暑假作業本,他那一雙眼睛中流露出一股溫和的光,飽含著期望,使我的心馬上安定下來。

有一次野炊結束,正準備回家時,發現幾個同學不見了,那雙眼睛立刻露出幾分焦慮。後來找到了那幾個搗蛋鬼時,我想:“這回可有好戲看了,至少一次嚴厲的批評逃不了!”可想不到的是,在他的眼裏沒有流露出一絲責備,而是一種寬慰。

可是,我也曾經在那雙眼睛中看到過嚴厲。一天,由於貪玩,作業沒做完。而第二天,他要抽查,我支支吾吾地拿不出作業本,低下頭去。當我抬頭時,猛看見他的眼睛裏射出嚴肅的光。這是一種無聲的責備,這種責備使我感到慚愧。

但是,這雙眼睛給我們更多的還是鼓勵。那是在區運動會上,當我們第一組女子60米跨欄決賽時,他沒有說什麼,眼睛裏卻流露著希望的光。一聲槍響,我飛也似的衝出去,第一個衝過終點線,我看見他那緊擰的眉頭鬆開了,臉上樂得像開了一朵花,竟像小孩子一樣跳了起來。

是的,這雙眼睛十分普通,但正是這雙眼睛在注視著我們,關心著我們的健康成長,促使我們改正缺點,奮發上進。

人們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小作者緊緊抓住老師的“眼睛”來展示老師的精神世界和品質,視角獨特。以老師的眼神變化為線索組織材料,通過對眼神特點的捕捉把這位對同學態度和藹、關愛學生、嚴格要求又充滿鼓勵與期待的好老師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從而表達了自己對老師的敬愛之情,構思巧妙而富有表現力。

我的眼裏隻有你。老師的眼睛在注視著我們,關心著我們的健康成長,促使我們改正缺點,奮發上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