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緊急危機處理委員會的提案(1 / 2)

西太平洋海麵上,風浪不高,平均浪高3米。

一支威武的華夏海軍編隊正在以巡航速度行駛,他們從巴林塘海峽自西向東行駛,當前正在調整航向,前往關島方向。

這是一支規模中等的艦隊,由九艘艦艇組成。

曆史走到今天,華夏海軍早就是強大的海上力量了,他們的主力艦艇,按照司令部的說法,是老中青三代同堂。

航空母艦,是當今最先進的三體艦,這不是什麼科幻小說《三體》中的那種,而是一種可分可合的模塊化軍艦。

在中央艦上自然有寬大的甲板,但是,與傳統的航母不同的是,中央艦上並非如傳統航母那般完全裸露,因為兩側的合體艦外側可以伸展出一種蓋板,這種蓋板不但可以在合體之際擋住中央艦的甲板,還能在不需要的時候收縮回去。

合體艦也有甲板,各自停放的滿載數量是10架單發航空器。合體艦各有三門側舷炮,這種炮的威力,就不需贅言了,射程50千米帶引導的火炮,一炮具備擊沉一艘傳統驅逐艦的威力,你能信嗎?

在這裏,所謂的傳統驅逐艦,指的是類似1980年代利堅合眾國的主力戰艦阿力伯克級驅逐艦。

問題在於,當今世界上,除了華夏、利堅以及格蘭、公雞國、東瀛國這五大國以外,絕大多數國家的海軍,能夠擁有這樣的主力戰艦,已經能稱霸一方了。

阿力伯克從來都沒有落後過,隻是,華夏的軍事科技,實在太強大了。

華夏海軍除了這艘三體航母與它所搭載滿員72架航空器之外,外觀很像傳統驅逐艦的主力戰艦“震級Ⅴ”護航艦,才是艦隊的真正主力艦。一般的編隊旗艦,現在全都是“震級Ⅴ”。

所謂的“震級Ⅴ”,其實就是在當年的概念艦基礎上實現的升級。

兩百多年前,華夏海軍擁有了一種超越利堅海軍艦艇的第一代超越級裝備,它的名字就叫:震級。

當然,震級在之後誕生了震級Ⅱ、震級Ⅲ一直發展到今天的震級Ⅴ。

其實,在艦隊的前後方也各自伴航了一艘傳統驅逐艦,也就是當年剛剛安裝了電子漩渦艦載基站的055艦。

說起來,這種艦的戰鬥力已經相當驚人了,隻是,擁有超高速(8倍音速)艦載航行器的震級問世後,升級換代就再也無法想象了。

利堅海軍一直在升級的就是航速,他們的水麵艦艇,現在已經最快實現了56節的航速了,這在海麵上簡直就是大俠級的.但是,早在兩百多年前,華夏海軍就擁有了一種名叫“虎鯨A”的水下單兵攻擊艇之後,華夏海軍就再也沒有特別關注水麵艦艇的航速升級。

因為,有了虎鯨編隊,已經足夠了,虎鯨的最高航速為75節,試問,還有什麼神速的水麵艦艇是它追不上的?

所以,今天的三體航母加上兩艘傳統艦、一艘新型主力艦、兩艘補給艦、兩艘輕型護衛艦和一艘科考船形成的遠洋編隊,實力已經無敵了。

更何況,它的水下,至少還有兩艘虎鯨艇。

麵對一個傳統的海軍支隊,一艘虎鯨就擺平了。

而所謂的科考船,其實就是最新式的情報船。

他們距離關島的利堅海軍基地,不過800千米了。

而,發現了這個編隊的航向後,一個剛剛離港3小時的利堅海軍支隊,竟然不得不在接到了命令之後選擇返航。

無奈。

利堅海軍何曾如此畏懼其他國家的海軍?隻是,雖然他們的艦隻攻擊力以及航速都絲毫不遜華夏海軍,但是,就憑華夏海軍所擁有的“虎鯨”攻擊艇,以及艦載電子漩渦基站,他們就不敢造次。

曾幾何時,華夏海上力量突飛猛進,他們瞞天過海,悄悄地裝備了第一代虎鯨單兵水下攻擊艇,以及裝載了固定基站的電子漩渦裝備後,在南海的一次重大軍事衝突中,將以兩艘航母編隊組成的攻擊性海軍大型艦隊擊敗,從此,海上換了霸主。

昔日的海上霸王利堅海軍,從此成為了一支地區性的海上力量,至少,在毫無擴張意願的華夏海軍麵前,利堅海軍得到的教訓是:你已經遠遠不是他們的對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