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沙棗(2 / 2)

沙棗有頑強的生命力。一是抗旱力強,無論怎樣幹旱,隻要插下苗子,就會茁壯生長,雖不水嫩可愛,但頑強不死,直到長大;二是能自衛,它的枝條上長著尖尖的刺,動物不能傷它,人也不能隨便攀折它。正因為這點,沙棗林還常被用來在房前屋後當牆圍,栽在院子裏護院,在地邊護田;三是它能抗鹽堿。它的根紮在白色的鹽堿土上,枝卻那樣紅,葉卻那樣綠,我想大概正是從地下吸入了白色的鹽堿變成了紅色的枝和綠色的葉吧。因為有這些優點,它在嚴酷的環境裏照樣能茁壯地生長。

過去我以為沙棗是灌木,在這裏我才發現沙棗是喬木,它可以長得很高大。那沙海前的林帶,就像一個個巨人挽手站成的隊列,那古銅色的粗幹多麼像男人健康的臂膀。我采訪的林業隊長是一個近六十歲的老人。二十多年來一直在栽樹。花白的頭發,臉上深而密的皺紋,古銅色的臉膛,粗大的雙手,我一下就聯想到,他像一株成年的沙棗,年年月月在這裏和風沙作戰,保護著千萬頃的莊稼不受風沙之害。質樸、頑強、吃苦耐勞,這些可貴的品質就通過他那雙滿是老繭的手在育苗時注入到沙棗秧裏,通過他那雙深沉的眼睛在期待中注入到沙棗那紅色的樹幹上。

不是人像沙棗,是沙棗像人。

隔過年,陰曆端午節時,我到離沙地稍遠一點的一個村子裏采訪。這個地方幾乎家家房前屋後都是沙棗,就像成都平原上一叢竹林一戶人家。過去我以為沙棗總是臨沙傍堿而居,其葉總是小而灰,色調總是暗而舊。但在這裏,沙棗依水而長,一片蔥綠,最大一片葉子也居然有一指之長,是我過去看到的三倍之大。清風搖曳,碧光閃爍,居然也不亞於婀娜的楊柳,加上它特有的香味,使人心曠神怡。沙棗,原來也是很秀氣的。它也能給人以美,能上能下,能文能武,能防沙,能抗暴,也能依水梳妝,繞簷護蔭,接天蔽日,迎風送香。多美的沙棗!

那年冬季,我移居到縣城中學來住。這個校園其實就是一個沙棗園。一進校門,大道兩旁便是一片密密的沙棗林。初夏時節,每天上下班,特別是晚飯後、黃昏時,或皓月初升的時候,那沁人的香味便四處蒸起,八方襲來,飄飄漫漫,流溢不絕,讓人陶醉。這時,我就感到萬物都融化在這清香中,充盈於宇宙間。

宋人詠梅有一名句:“暗香浮動月黃昏”,其實,這句移來寫沙棗何嚐不可?這浮動著的暗香是整個初夏河套平原的標誌。沙棗飄香過後,接著而來的就是八百裏平原上仲夏的麥香、初秋的菜香、仲秋的玉米香和晚秋糖菜的甜香。沙棗花香,香飄四季,四十多年了還一直飄在我的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