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鱅魚。三斤以下的每斤三毛錢,三斤至七斤重的每斤三毛二,七斤以上的每斤三毛五。”
“青魚。三斤以下的每斤六毛錢,三斤至七斤重的每斤六毛五,七斤以上的每斤七毛一。”
“超過十五斤重的,我就不收了,收了也帶不回去。”
(鱅魚的價格是豬肉價格的1\/3—1\/2左右。青魚的價格是豬肉價格的3\/5—4\/5左右。
魚的重量以及具體地區的價格,已經查不清了,所以作者從中挑選了比較折中的數據。如果有寫錯的,還望勿怪。)
說完,陳國強等待張村長的回複。
魚的價格受種類和大小影響,他給的價格是比較公道的。
倘若張村長接受不了,那他也沒辦法。總不可能讓他自掏腰包補足吧。
沒曾想,張村長聽完這個價格後,眼睛變得異常明亮。
“你說的是真的嗎?國強同誌。”
張村長難以掩飾內心的激動。
以前也不是沒人來收購過,隻是那些人總是千方百計的打壓價格,說魚不好運輸,沒有油等等,有的過分的,甚至把價格開到了和精麵一樣的價格。
他腦子秀逗了才會讓那些人來占便宜。
魚肉雖然不能像豬肉那樣用來熬油,但那也是肉啊。再怎麼低,也不可能和精麵一個價格。
陳國強這個價格,是他聽到的較為公道的一個價格。
鱅魚的價格比他預想中的稍低了一些,不過青魚的價格和心理預期一樣。總體來說,還算不錯。
陳國強見他臉上的表情,就知道事情妥了。
“當然是真的,我像是那種開玩笑的人嗎?”他笑道。
他明白張村長為什麼那麼激動。
事實上,以前來的采購員也並沒有騙他,魚的確不好運輸,沒有經驗的話,很容易翻車賠本。如若沒有空間,他也不會來這裏采購的。
魚不好運輸是一方麵,不好定價才是最關鍵的。
要是能用精麵的價格買到鱅魚或是青魚,那麼整個四五組的人都會聞風而來。
因為采購科有過規定,如果能用低於市場價價格收購到物資,發工資的時候會有獎勵。
隻是這個規定幾乎沒有生效過。像麵、粉、豬肉等物資,在市麵上都是有統一的價格,別人也不是傻子,會以低於市場價的價格賣給你。
總之一句話,凡是不要票的,價格幾乎都會高於供銷社的價格,能以供銷社那邊的價格收購到物資,都算那些采購員不容易了。
所以,真正讓那些采購員不願意來這裏的原因,歸根結底,是價格問題。
采購員覺得運輸魚風險大過其他物資,想要壓低價格。而張村長覺得魚肉也是肉,不肯降低價格。
兩方都沒有站在對立麵的角度去思考,或者說有過換位思考,仍舊不願讓步。
就如同某遊戲的打野與中路一樣,往往會因為一波線吵起來。打野覺得,我隻是單吃了一波線而已,中路覺得,你居然不等我就把我的兵線吃了。
當成為當事人或者受害者時,我們往往理解,但接受不了。
張村長興奮道:“好,我現在就叫他們把魚送過來。十斤以上的不敢說,五六斤重的應該還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