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春日,估算直徑在20公裏左右的大行星,以高達1萬億噸TNT炸藥的威力,由東南方向呈30°~40°入射角度急速向西南方向的地殼砸去,砸出了直徑近500公裏,麵積約23萬平方公裏的四川盆地。這亦可視為隕石坑。瞬間撞擊的巨大能量留下了橫斷山脈的大皺折,包括1998年末,人類首次徒步穿越的雅魯藏布江大峽穀,也是青藏高原加速隆起和升高的原因。再往遠裏說,雲貴高原、大巴山和秦嶺也是行星撞擊地球後能量朝南麵、東麵和北麵輻射的傑作。”
1983年,畢業於新疆大學生物係的陳方引用《地理知識》的材料證實,該峽穀的大拐彎弧形條帶,曾受到過來自多種方向斷裂構造破壞和幹擾,致使當時的地形極度扭曲,最終以大的拐彎套著小的拐彎,為印度洋暖濕氣流北上打開了一條通道,使之擁有了集高、壯、深、潤、幽、長、險、低、奇、秀於一身的特點。
6500萬年似乎是各種專家研究的一個重點。這一時間至少有兩大地質事件連接為鏈:四川盆地的形成和青藏高原的隆起。二者的時間均定格在6500萬年,這一時間恰恰是恐龍在地球上瞬間消失的年代。對此,我國著名學者孫鴻烈、張學環與美國《科學》雜誌用不同的手段加以了間接論證。
根據現代地質學中的板塊理論,由於印度洋板塊自南半球與歐亞板塊南緣碰撞,並俯衝到亞洲大陸之下,這便極易導致古海洋封閉(新疆塔裏木盆地就是古海洋),整個過程完成於8000萬年~4000萬年之間。
在陳方看來,依據以上事實,完全可以對四川盆地形成作出不同於前人的推斷。在板塊構造活動加劇時,若有一個行星撞擊到了如今四川盆地的位置,加快印度洋板塊向歐亞板塊下麵俯衝的速度便在所難免,反過來講,也就加快了喜馬拉雅山的隆起。古地理圖上已證明,
青藏高原恰恰是從
6500萬年迅速隆起的。如果此說成立,那麼,行星撞擊就包括了喜馬拉雅山及青藏高原成為世界最高、最大、最年輕高原的所有秘史。
並非杞人憂天
據說,古代有個杞國(今河南境內)人總擔心日月星辰會掉下來,打壞莊稼砸死人,甚至地也會陷下去,一天總是憂心忡忡,寢食難安。有位朋友見他這樣,便拉著他一道去問懂得天地道理的人。
杞國人問:天會壞嗎?
答:天是氣體構成的,你每天呼吸行走都在氣體當中,到處充滿氣體,不必擔心。
杞國人又問:天是氣體結合而成,那麼日月星辰不是要掉下來嗎?
答:日、月、星辰也是氣體組成的,隻是會發光,就是掉下來,還是落到氣中,你也不會有損傷。
杞國人又問:地會壞嗎?
答:地是固體,充滿了各個角落,那麼多人踏來跳去都沒問題,為什麼要擔心呢?
杞國人聽了大為高興,從此不再無緣無故的憂慮了。這就是有名的杞人憂天的寓言。多少年來,杞人被當作瞎操心的典型被嘲笑。
從現在來看,這位懂得天地道理的人未必真懂,杞人的憂天倒是有一定理由呢。
彗木大碰撞作為曆史一頁已經翻過,留給地球的警示啟迪卻發人深思:
——地球會遇上這種災難性碰撞嗎,可能性有多大?
——如果有朝一日遇上了,人類能夠戰勝嗎?
——地球這艘宇宙飛船,會在這類宇宙事故中遇難嗎?
像彗星、流星體這樣的不安分子,到底有多少?對地球到底構得成威脅嗎?
在這場角逐中,小行星也是不可缺少的角色。
1801年元旦,意大利天文學家皮亞齊在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發現新行星起,就揭開了人類發現和研究小行星的序幕。從第一顆穀神星、智神星、婚神星、灶神星……整個19世紀,發現400個以上,到了20世紀,小行星的發現愈加頻繁。到現在為止,天文學家已發現多達5000顆。
其中已測算出運行軌道並編號的近3000顆。據估計,現代天文望遠鏡發現的小行星不到總數的千分之幾。
雖為數眾多,但這些小行星體積和質量都很小。最大的穀神星直徑隻有770公裏,不到月球直徑1/4,體積不足地球體積1/450,如果你登上小行星,能一目了然地意識到是在一個行星上,四周越遠越向下彎,球形感油然而生。1937年發現的赫海斯小行星,直徑不足1公裏,隻有泰山的一半高。因此到現在為止,小行星全部聚集成團,充其量隻有一顆中等衛星的大小,同大行星的大小相比,真是差得太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