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事
這一年是改革開放三十周年,應各種報刊之邀,寫了多篇回憶和鼓吹改革開放的文章,當然,也包括對於改革開放經驗教訓的總結與反思。
1968年,在中國和歐洲、北美各國都發生了所謂“學生造反”運動,應邀寫文章、做講演。
5月10日回四川,與哥哥姐姐團聚,12日午後遇大地震,因為有1976年的經驗,又有台灣地震的經曆,所以能鎮定應對,還有心情和餘力作一些觀察與思考。
這一年出書三本:《重讀自由主義及其他》(河南大學出版社)、《人文立場》(中國青年出版社)、《中國當代政治文化與西方政治哲學》(台灣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968年的曆史與遺產
今年,2008年,我不斷接到報刊的約稿和接受媒體的采訪,要談1968年,中國的1968年,法國、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1968年。我終於明白,現在距那個轟轟烈烈的1968年已經有四十年了。
報刊要我談的是青年學生的造反,對社會的顛覆,他們的激情和勇氣,我則分外警惕和躊躇,我知道那個時代留給後人的浮光掠影,殘缺不全和誇張的印象,對遙遠的、已經逝去的理想和烏托邦的懷念與寄托。但我作為那個時代的親曆者和研究者,講述的可能是另一個故事,它不溫馨、不懷舊、不傷感,而是一段冷峭的史實,同時也是一種引起爭議的回憶。
法國:五月風暴驟起驟落
1968年5月3日是一個標誌性日子,從這一天開始,法國左翼學生運動大規模爆發。
從這年年初起,法國的一些大學就出現各種騷動,便衣警察也進入學校進行監視和調查。3月22日,在巴黎大學的楠泰爾學院召開了一個學生組織會議,討論如何對付政府的逮捕。學生們占領學校行政大樓,組織核心隊伍,撰寫和散發傳單,模仿卡斯特羅領導的古巴“七二六”革命運動,自命為“三月二十二日運動”。
5月3日下午,索邦大學有幾百名學生集會,抗議校方關閉文學院和傳訊一些學生活動分子。警察衝進大學,抓捕學生領袖和幾百名學生,大規模的造反行動由此而觸發,警察用警棍毆打學生,學生則用石塊還擊。到了晚上,大街上建起了街壘。
五月風暴的誘因和許多學生運動的起因一樣,是政府誇大“敵情”,錯誤估計形勢,愚蠢地調動警察入校鎮壓。對於學生而言,大學是精神、文化獨立的所在和象征,警察的入校突破了人們容忍的臨界點,使得不同派別之間、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分歧變得微不足道,大家團結一心對付鎮壓。
5月6日,近萬名學生舉行大遊行,下午和晚上,集會和示威的學生受到警察衝擊,發生衝突,數百人被捕。學生向工人散發傳單,說明事實真相,呼籲工人對學生運動的支持。大學教職員工參與到學生的遊行示威隊伍中,中學生舉行集會和罷課聲援大學生。
學生運動得到大多數巴黎人的支持,一些著名的左翼知識分子如薩特、波伏瓦等組織了“支持鎮壓中受害學生委員會”,對學生表示致敬和聲援,五位法國諾貝爾獎獲得者致電政府,對學生表示同情。
法國工人逐漸參加到學生的鬥爭中,在他們的傳單中,既有“警察撤出學校”、“撤銷對學生的懲罰”這種支持學生鬥爭的要求,也有“結束失業、保障工作、增加工資”這種為自身利益的要求。
5月10日,學生和警察的衝突到達高潮。學生們下定決心,使得文化、教育集中的拉丁區處於自己的占領之下。警察大量湧入這個地區,學生以鋪路石、推倒的小轎車等為材料建築街壘。在衝天的火光和彌漫的毒瓦斯煙霧中,戰鬥進行了好幾個小時。在11日淩晨,學生修建的街壘被警察摧毀。衝突中受傷者超過千人,近五百人被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