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三集電視劇《辛亥革命》是為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而寫的。
去年,中央主管部門的領導兩次和我約談,希望我寫一部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電視連續劇。同時,還明確指示:一要旗幟鮮明地反對“告別革命論”,二要寫出參加辛亥革命那一代知識分子的兩麵性,即革命沒有知識分子是不行的,但他們在革命中的言行和功過又是十分複雜的。
我接受了這項寫作任務。
近些年來,一個在學術上的偽命題“告別革命論”大行其道,並影響到文學―尤其是電視劇的創作。
世人皆知,曆史有著自身發展的規律,史學家的任務是運用唯物史觀途釋曆史,探尋曆史發展的必然規律,進而達到鑒古知今,為今天的人民創造新的曆史提供可資借鑒的經驗和教訓。
然而堅持“告別革命論”者卻反其道而行之!他們的立論不是建立在曆史自身發展的客觀規律上,而是建立在所謂主觀的假設上―盡管他們也知道曆史是不能假設的。由此,他們得出如下的結論:假設沒有鴉片戰爭、沒有太平天國起義、沒有中法馬江之戰、沒有甲午戰爭、沒有維新變法、沒有義和團運動、沒有辛亥革命……沒有解放戰爭等等,中國將會如何強大。換言之,一切誌士仁人發動的曆次革命活動是錯誤的;孫中山為推翻帝製、創建共和而建立的同盟會、國民黨是錯誤的;中國共產黨人發動的前仆後繼的革命則更是錯誤的!
結論:中國近代貧窮、落後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有了上述一個接一個的革命。
他們為了證明“告別革命論”這個偽命題是正確的,還說英國君主立憲比法國大革命好,還拿英國的科技發展、經濟繁榮等先於法國加以佐證。我們姑且不談英、法兩國不同體製孰優孰劣,就說英國實行君主立憲體製吧,稍有世界史常識的人都知道,英國也是從殺英國皇帝開始的。再者,英國的財富積累,科技發展是起了作用的。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們把先進的科技用於製造堅船利炮,侵略弱小的國家,掠奪不同民族創造的財富,大量販賣黑奴,向外國輸出鴉片等,使大英帝國變成了世界第一強國。大英博物館陳列的所謂珍品,就是這種血腥掠奪最好的見證!再者,這些持“告別革命論”的史學家從不想一想,時下的英國為什麼淪落為美國的小夥計呢?是美國的聯邦體製優於英國的君主立憲嗎?結論是不言而喻的!
我們再把主題回到文學、電視劇的創作上。
細心的讀者、觀眾一定會發現,某些受“告別革命論”影響的作家、劇作者站在所謂反傳統的立場上,為沒落、腐朽的清朝末年代表人物慈禧太後唱挽歌,為自稱是大清王朝裱糊匠的李鴻章唱頌歌,為用權謀、實力推翻帝製又重登九五之尊的袁世凱唱讚歌,好像這三個人物就真的成了清末民初天字第一號的大英雄。
與此同時,孫中山卻變成了他們筆下的所謂“攪屎棍”,甲午海戰的英雄不知哪裏去了,抗擊外國侵略的義和團運動被汙蔑成無知的群氓,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不見了,辛亥革命犧牲的軍民也變成了袁世凱等人手中的玩偶……我真的不知道還有沒有真理,持這種觀點的所謂史學家是拿哪個國家的薪水。因此,我寫《辛亥革命》就是要旗幟鮮明地站在“告別革命論”者的對立麵,把某些人妄圖顛倒的曆史匡正過來,還曆史一個公道,還那一代人一個公道!簡言之,我要調動一切藝術手段歌頌那些拋頭顱、灑熱血的英雄兒女,我要讚美二十世紀第一個偉人孫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