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經(1 / 2)

二十一次,韋馱獻杵第一勢

立身期正直,

環拱手當胸,

氣定神皆斂,

心澄貌亦恭。

自然呼吸,兩腿挺膝,兩足跟內側相抵,腳尖外撇,成立正姿式,軀幹正直,頭頂之百會穴與襠下的長強穴要成一條直線;兩掌自然下垂於體側;目平視,定心凝神;然後雙手向前分抬合十,停於胸前膻中穴外,式定後約靜立一分鍾。

韋馱獻杵第二勢

足指掛地,

兩手平開,

心平氣靜,

目瞪口呆。

接上式;自然呼吸,兩掌從胸前向體側平開,手心朝上,成雙臂一字狀;同時兩足後跟翹起,腳尖著地,兩目瞪睛平視;心平氣合。式定約靜立半分鍾。

韋馱獻杵第三勢

掌托天門目上視,足尖著地立身端,

力周腿脅渾如植,咬緊牙關不放寬;

舌可生津將齶抵,鼻能調息覺心安,

兩拳緩緩收回處,用力還將挾重看。

接上式;逆呼吸,兩掌分別上抬,至雙臂成U字狀時,雙肘微彎,掌心朝上,盡力上托;同時咬齒,舌抵上齶,氣布胸際。式定後約靜止半分鍾。

摘星換鬥勢

隻手擎天掌覆頭,

更從掌內注雙眸,

鼻端吸氣頻調息,

用力收回左右侔。

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單吸不呼法,兩腳後跟落地,全腳掌著地。左掌回收於背後,掌心朝下,盡力下按;同時扭項,目視右掌。式定後要氣布胸際,深長鼻吸自由鼻呼,約靜立半分鍾。

左式:左右手勢互換,右掌下落於背後,掌心朝下,盡力下按,同時左掌自體後擎天而起,扭頸,目視左掌。式定後用逆呼吸單吸不呼法,約靜立半分鍾。

倒拽九牛尾勢

兩腿後伸前屈,

小腹運氣空鬆,

用力在於兩膀,

觀拳須注雙瞳。

右式:接上式;逆呼吸;右腳跨前一步,成右弓步,同時右掌從體後向體前變握拳,翻腕上抬,拳心朝上停於麵前。左掌順式變拳,拳心朝上停於體後,兩肘皆微屈;力在雙膀,目視右拳。式定後約靜立半分鍾。

左式:左右手腿勢互換,左腿蹬力,身體隨之前移,重心落於右腿,繼左腳提起跨前一步,成左弓步,同時左拳從體後向體前翻抬,右拳從麵前向體後翻落,成左式;式定後約靜立半分鍾。

出爪亮翅勢

挺身兼怒目,

推手向當前,

用力收回處,

功須七次全。

接上式;逆呼吸,左腿蹬力,提左腳落於右腳內側成立正姿式;同時雙拳回收於腰際,拳心朝上,繼而鼻吸氣,挺身,怒目,雙拳變立掌,向體前推出,掌心朝前,掌根盡力外挺;然鼻呼氣,雙掌再變握拳,從原路回收於腰際,拳心向上;再鼻吸氣,雙拳變五掌前推,如此反複七次;意在天門。

九鬼拔馬刀勢

側首彎肱,抱頂及頸,自頭收回;

弗嫌力猛,左右相輪,身直氣靜。

右式:接上式;順呼吸;右拳變掌從腰際外分上抬,至大臂與耳平行時,拔肩,屈肘,彎腰,扭項,右掌心朝內停於左麵側前,如抱頭狀;同時左拳變掌,回背於體後,盡力上抬。式定後約靜立半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