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女人十分眼饞婁曉娥的卷發,覺得特別漂亮,詢問她是怎麼把頭發卷成這個樣子的。
也有的女人比較好奇婁曉娥嘴上的口紅,還有身上的套裝。
女人們覺得跟婁曉娥比起來,他們真是土到家了。
每個人都對那個遠方的城市好奇,想知道婁曉在香港的生活是怎樣的?
不過大家能猜測出婁曉娥在香港過得很好,看她那張養尊處優的臉就知道了。
婁曉娥對大家也沒有什麼隱瞞,對他們的疑問一一解答。
還告訴他們自己又嫁了人,還生了一個兒子,生活的還挺幸福的,而且她在香港投資,有飯店,有房產,生意做的挺大。
於莉對做生意這些事特別感興趣,她也想下海經商。
而她選定的項目就是開飯店,目前已經選好了位置,隻是還沒有選好廚師。
好的大廚她雇傭不起,而差一點的她又怕影響自己飯店的口碑,所以就把這件事拖了下來。
現在聽到婁曉娥講生意經,於莉覺得一定要雇一個好廚師,哪怕工資高一些也無所謂。
有了好廚師,飯菜味道好,還怕沒人來吃飯嗎?隻有吸引越來越多的客人,她才能掙更多的錢。
於莉的目光移向傻柱,好廚師這不是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嘛。
四合院的眾人一起熱鬧到了晚上10點才各自散去,但大家都有些意猶未盡。
還有很多人特別向往香港那個城市,覺得那裏可以讓他們大展拳腳。
但是想想年邁的父母和幼小的孩子,這些人又打消了自己想要出去闖蕩的念頭,在首都沒有什麼不好,畢竟這是自己的家鄉。
秦凱旋在四合院睡了一晚,第二天才回家他把婁曉娥回來這件事告訴了媳婦芳菲。
芳菲還記得當年秦凱旋是怎樣幫助婁曉娥,並且幫婁曉娥他家逃去香港的,現在見到故人歸來,確實挺令人驚喜。
這就好像你多年前無意在土裏撒下了一顆種子,多年之後,開出了一朵美麗的花。
不過婁曉娥的到來也給秦凱旋提供了一個新的發展思路。
原來他做的藥品僅僅是在北京或者周邊城市賣,哪怕在全國賣也隻是掙自己家的錢。
他覺得不如在香港注冊一個公司,然後把藥賣到國外去。
這樣還能給國家掙點外彙,用於國家的基礎建設。
秦凱旋每次看著路上那老舊的公交車或者長途汽車都覺得難受。
他回憶起自己沒有自行車的時候,做汽車回家遭罪的樣子,真是顛簸的快吐了。
如果有了錢,不僅能修路,還能換好一點的公共交通車,這完全就是造福老百姓的事。
秦凱旋打定了主意,就去找到婁曉娥,談起想要找個人合作,在香港開醫藥公司賣藥。
婁曉娥眼睛一亮,立馬提出可以跟自己合作。
她覺得這是一個好主意,香港的藥品也很緊缺,很多窮人買不起藥,看不起病。
雖然目前香港是在英國的殖民下,但婁曉娥看著那些黑發黑眼睛的人,覺得這都是自己的同胞。
早晚有一天這些人都會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 ,既然都是一家人,婁曉娥也希望大家過得好。
秦凱旋想向婁曉娥了解了一下香港目前什麼樣的病比較多,他好根據這些病種去推在香港主營的藥品類型。
然後再通過香港這個中轉站,把藥品賣去英國甚至整個歐洲。
婁曉娥家雖然是逃到香港的,但是在香港有親戚,他們手裏還有錢,所以並沒有過過苦日子。
婁曉娥身邊接觸的人都是中產階級沒有窮人,她隻知道窮人過得很艱難,卻不知道他們是怎樣艱難。
當然也不知道這些窮人都得過什麼樣的病,所以這些信息還需要具體去了解。
而這件事她直接打電話讓丈夫的大兒子幫忙調查。
富豪的大兒子開了好多工廠,裏麵都是底層的老百姓。
如果想調查什麼數據,直接問工廠裏的這些工人就好了。
大兒子對於後媽這個要求有些奇怪,她為什麼這麼關心那些窮鬼的生活。
婁曉娥耐心的給大兒子解釋,“我有一個朋友開藥廠,他手裏有很多好藥,不管是治療流感還是治療跌打損傷的藥都有。
我們想在香港合作一個醫藥公司賣藥,這一行大有前途,但是需要先市場調查一下。”
大兒子來了興趣,連忙問後媽藥物的品類,如果他家能夠引進這個生意,就能在醫藥大佬手裏分一杯羹。
生老病死,人們無法控製,在病一字上,能賺很多錢。